在中國古代,曾出現過不少著名的「牛」。有的是仙家坐騎,有的是兵家陣法,有的是奇巧工藝。雖然並非都是真牛,但因帶著「牛」的緣故,成為牛年的一大看點。我們就為大家逐一介紹一下,中國古代中有哪些著名的「牛」?
1. 老子的坐騎:青牛
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尹喜傳》記載,大夫尹喜善觀天象,看到東方紫氣向西離去,他知道有聖人將會過關西去。於是尹喜請求做函谷關令,他告訴官吏說:「如果看到有人容貌與眾不同,車馬服飾異於尋常人,一定不要放他過去。」
昭王二十三年七月,老子駕著青牛來到函谷關,準備過關西去。尹喜盛服出迎,跪拜叩首,苦苦挽留老子。為了尹喜,老子特意留在函谷關一百多天,傳他修道之法。
從仙傳記載看,老子的坐騎是青牛。在《封神演義》中,為了周朝的八百年事業,老子騎著青牛從天而降,助周伐商。老子騎著青牛破了黃河惡陣、誅仙陣、萬仙陣。無論面臨刀山火海,還是風火雷震,這隻青牛都沒有退縮過一步,也沒有受到絲毫傷害。
2. 諸葛亮巧造木牛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無論在正史,還是古典小說中均有記載。《三國誌·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南齊書·祖沖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在《三國誌·後主傳》、《三國誌·蜀志·本傳》也有關於「木牛流馬」的記載。從正史記載看,確實是諸葛亮製造了木牛流馬。但具體如何製作,就不見於史傳。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講到,諸葛亮為擒拿司馬懿,先派了一千多名軍匠前往葫蘆谷,製造了木牛、流馬。這群木牛流馬,獨行可走幾十里,群行可走三十里。它們可以晝夜搬運糧米,也不需要吃東西。
司馬懿聽說蜀軍用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於是派兵去搶了幾個,讓軍匠拆開零件,仿照尺寸照著做了二千多個。有一點司馬懿不知道,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馬口中的舌頭是一個機關。後來二軍大戰,王平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將木牛流馬的舌頭擰轉後,全都停止不動了。最終司馬懿的魏軍兵敗北原。
這些木牛不用任何能源,而且機動性很好。在文化演繹中,木牛拍檔流馬可謂佔盡了傳奇風采。
3. 鎮水牛
據《造化權輿》所說:「乾陽為馬,坤陰為牛,故馬蹄圓,牛蹄坼。」中國古代,以馬象徵乾陽,以牛象徵坤陰。所以馬生病了就會躺臥,是陰氣戰勝了陽氣;牛生病了反而會站立,是因陽氣戰勝了陰氣。馬起身時,先伸前足,臥時先伸後足,順從乾陽;牛起身時,先伸後足,臥時先伸前足,順從坤陰。所以馬蹄是圓形,牛蹄是坼形。
牛象徵坤陰,五行中屬土,土能克水。民間傳說,發起洪水的蛟龍「性畏鐵」,所以在中國古代,人們鑄鐵牛鎮水。據《重修安徽通志》(光緒年間版本)記載,漢朝時期安徽有鐵官「鑄鐵作牛以鎮此地。府志江滸多水怪,初建城冶鐵鎮之。」由於當時多發生水災,為了鎮服水怪,官府鑄造了五個鐵牛,安置在城內不同的地方,鐵牛被埋藏在土中,微微露出牛的脊背。當時有人還聽到鐵牛喘息的聲者,人們深感訝異,稱它們為「鐵牛大將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鎮水牛不一定會埋入土中,也會安置在堤岸。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至今仍有一座銅牛像。鑄造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牛背上還鑄有乾隆皇帝撰寫的四言銘文。
4. 齊國田單陣術:火牛
火牛,指戰國齊國田單發明的陣術。田單是齊王的遠房親戚,即墨守城大夫死後,眾人推舉他做將軍。在田單的率領下,守城士氣活躍起來。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他向來與樂毅不和。大將樂毅圍困即墨三年,也沒有攻下來。田單以反間計,使燕王以騎劫取代了樂毅。
田單選了一千多頭牛,在牛身上披著紅色繒帛,還畫著五彩的花紋。又在牛角上捆上兩把尖刀,牛尾上繫著一捆浸了油脂的蘆葦。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牆,在夜裏把牛群趕到城外,五千壯士跟在它們的後面。牛尾一燒著,牛群驚慌奔跑,朝著燕軍猛衝過去。齊軍的五千壯士跟著牛群,襲擊燕軍。而城裏的百姓拿著銅器敲打,一時間,吶喊聲廝殺聲驚天動地。燕軍大驚,兵敗而逃。
火牛陣助齊軍反敗為勝,反守為攻。他們乘勝追擊,那些被燕國佔領的齊國土地,地方將士百姓紛紛響應抗擊燕軍,迎接田單的道來。不到幾個月,被敵國佔領的七十多座城池,齊國就全部收復了。
在這些故事中,無論是仙家坐騎青牛,鎮水降怪之牛,還是兵家的木牛和火牛,都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濃厚的傳奇色彩。這些著名的「牛」,演繹出別開生面的牛文化,在不同的領域各領風騷,享譽風華百代千秋。#
參考資料: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尹喜傳》
《史記·田單傳》卷八十二
《三國誌·後主傳》
《封神演義》
《造化權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