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上台已十餘日,中共當局的對台軍事威脅並未下降,反而增強。這表明,中共當局當前增強對台軍事威脅,並非僅僅是因為特朗普政府提升美台關係,而是在釋放更多的戰略信號。
首先,「堅拒中共」成台灣民意主流,中共當局對台政策陷入困境。蔡英文自2016年上台以來,拒絕承認中共版的「九二共識」,兩岸官方關係進入冰凍狀態。雖然中共介入2018年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使民進黨大敗;但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橫空出世,反助蔡英文2020年高票連任,而韓國瑜卻被罷免高雄市長。中共施暴香港的現實,使2019年初中共當局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成為一張廢紙。
其次,如何解決台灣問題,中共當局內部仍有分歧。雖然高喊「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但在統一時機問題上,中共內部大致有三種不同看法。第一種是不要急、慢慢來,只要大陸經濟實力發展到今天美國這樣程度,台灣自然會與大陸統一。第二種是長痛不如短痛,先解決台灣問題,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第三種是既要有緊迫感,但也不能操之過急,把握「戰略主動」,尋找一個最佳時機。從動作上看,中共當局似乎更傾向於第三種看法。
中共當局之所以傾向於第三種看法,主要是基於兩大判斷。這就是1月1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所講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習近平的上述講法,反映在1月17日至18日的「2021年對台工作會議」上。汪洋在會上稱:台海形勢仍然嚴峻複雜,對台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邊。
既然自認「時」和「勢」在自己這邊,習當局對台政策的重心就在於積極去「塑造」一個「最佳時機」了。
如何「塑造」呢?習當局有兩大核心措施。一個是「經濟統戰」,也就是所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即使2020年台海形勢空前緊張,兩岸10年前正式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於2020年9月期滿,中共也沒有單方面廢止。2021中共對台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但是,多年下來,「經濟統戰」對拉攏台灣人心並無明顯效果。第一,ECFA啟動不久,就因2014年的「三一八學運」、2016年蔡英文執政而迅速降溫,而ECFA後續在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等領域的協商,也隨之停擺至今,導致ECFA成為一個只剩「早收清單」的貿易協議。第二,ECFA對台農漁業有一定影響,但「端傳媒」分析近四屆總統大選的數據發現,不論從得票數或得票率來看,民進黨在雲、嘉、南、高、屏等幾個農漁業縣市的支持度卻不減反增,顯示ECFA上路之後,南部農漁業縣市並未因此完全「由綠轉藍」。
中共透過ECFA「以經促統」的做法,似乎踢到了鐵板。在這種情形下,中共幾乎是本能的一個措施,就是加大軍事威懾、「以壓促變」、拖垮台灣。需要指出的是,這可不是多搞幾次軍事演習、多幾次越過海峽中線那麼簡單,而是要重新塑造對台軍事態勢。
2020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台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在《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以戰迫和,以武促統」解決台灣問題〉,就披露了這種企圖。王文說,在「和統」與「武統」之外,「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年的「北平模式」,中共把刀架在傅作義的脖子上,逼其交出北平政權。王在希現在又提「北平模式」,就要中共把刀也架在台灣人的脖子上,迫其就範。
如果中共當局真走「北平模式」這條路,輕了講,這是搞「戰爭邊緣政策」;重了講,這就是發動戰爭。因為,如果真搞「北平模式」,中共的軍機軍艦限於目前的「擾台」肯定是不行的,那麼為達到預定效果,中共軍隊就要攻佔大小金門,軍艦圍困台灣,拒美日於門外,戰爭也就一觸即發了。所以,走「北平模式」這條路是極其危險的。
當然,前面說過,如何解決台灣問題,中共當局更傾向於「等待」或「塑造」一個「最佳時機」,而非現在就與台灣、美國攤牌。
但是,「北平模式」對中共當局有一定的誘惑性;而中共當局「加大軍事威懾」的做法,利用大陸對台軍力優勢,來塑造對台軍事新態勢,又很容易滑向「北平模式」。在這種情勢下,如果前沿一旦擦槍走火,後果難以想像。
因此,中共當前的對台政策,處於極高風險之中。如果中共肆意而為,那就是在玩火了。台灣、美國和國際社會,則當高度警惕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