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年選舉最後一個月,一件跟選舉相關,但又不直接影響選票的事件,震驚了全世界的人們,那就是美國幾家最大的社交媒體網站,直接封殺了總統特朗普的社交媒體網站帳號,或者限制使用。那些支持特朗普的社交媒體用戶們,也發現他們的帳號被限制、暫停、或者徹底刪除。美國矽谷科技界的這些巨頭,動用他們未經授權的權力,直接侵害了人們的言論自由。

這些公司利用了上千萬、上億全球社交媒體用戶的信賴,一方面依賴人們的點擊和參訪為他們賺錢,一方面又限制和誤導人們自由獲取信息的權利。

當特朗普總統的推特、面書、油管等的帳戶被隨意封殺,蘋果和谷歌下架人們需要的社交媒體的替代產品,全世界的人們,從政府到民間,都大吃一驚。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些號稱維護互聯網上訊息自由的「先驅」,一夜之間就成了專制獨裁政權的同路人!

人們在感受到貫穿後脊樑骨的這股冷冰冰的涼氣時,驟然發現了這些在電腦科技背後隱藏多年的邪惡和黑暗的勢力,看清了他們的爪牙和真面目。不僅如此,這些矽谷商業和高科技巨頭顯示的傲慢、偏見和自大,喚醒了世界人民對其深層動機的警覺。

特朗普總統的個人帳號被推特永久取消後,世界一些國家領導人紛紛譴責矽谷在政治話語控制上的巨大權力,並對美國總統被禁言感到尤其憤慨。從德國總理、法國的多名部長、波蘭總統、到墨西哥總統,都在譴責科技壟斷者自視「世界媒體力量」,對保守派進行禁言和審查。

美國國會共和黨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宣佈說,她自己的個人帳號也被推特暫停使用。總部位於三藩市的推特公司稱她發佈的帖子可能導致「暴力危險」。格林認為,矽谷的壟斷集團(Silicon Valley Cartel)儼然成為互聯網警察,他們清除特朗普和不計其數保守派人士的帳號,多線攻擊,在遏制美國的言論自由,「大型高科技公司對美國政治言論的壟斷性箝制已一發不可收拾」。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始人杜奕瑾先生敏銳地指出,全球社交媒體巨頭在這場美國大選中,用霸權進行言論審查,獨佔壟斷儼然成「社群巨獸」,這實際上已經構成了「數位極權」(數字極權)。的確如此。在政治極權、媒體極權和濫權之外,科技巨頭的「數位極權」,構成了對人類社會一個嚴重的威脅。

數字極權出現之前,美國政府的反壟斷機構已經針對許多軟件公司如微軟的壟斷性地位進行過調查,但未能完全打破微軟等在個人電腦的運算系統方面的壟斷地位,只是剝離了其利用視窗系統搭載網絡瀏覽器的舉動,限制了壟斷的規模。畢竟,當代的互聯網科技、軟件科技、社交媒體等等,由於其單一的功能性特質,與用戶的交互性資訊傳輸和全球化的服務對象,不能像當年美國的反托拉斯機構那樣,簡單地對諸如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等壟斷寡頭進行簡單的分拆,就達成反壟斷的目的。

規模龐大的標準石油公司可以被分拆成十幾個小公司,讓它們互相競爭,消除壟斷,以有利於消費者。微軟的視窗系統、谷歌的搜索引擎、推特和面書的社交網站,都很難通過份拆的方式達到消除其壟斷性地位的目的。而這些公司在封殺自由言論的時候,肆無忌憚,正是因為他們具有接近於壟斷高市場份額和難以被輕易替代的特性。

並且,當他們在封鎖帳號、取消帳號、刪減內容的時候,是頗為「理直氣壯」的,因為他們有230條款的保護,有用戶協議的擋箭牌,也有私人企業的「正當權力」去這樣做!

那麼,這類數字式的極權運作,對美國人民自由言論的威脅和傷害,該怎麼樣去破除呢?在筆者看來,打破數字極權的一個辦法,可能就是把它們轉型為「公用事業」(public utility)。公用事業機構可以是私人擁有(privately owned)的,也可以是公眾擁有(publicly owned)的,也可以採用「合作擁有」(cooperative)的方式。

在美國,所謂的「公用事業」(public utility)或簡稱「事業」(utility),是指那些維護運轉著美國社會的基礎設施如煤炭、電力、煤氣、上水、下水、電話等的公司、機構和公共服務組織。這些公司、機構和組織可能是民間營運的,但受到公眾的控制,也受到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控制,比如縣政府、市政府、或州政府通過「公共事業委員會」(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的途徑來監管。

這些設施提供的電價、水價等雖然可以隨市場浮動,也存在競爭,但其漲價的幅度必須通過公眾體系批准。這樣,就保證了美國全社會民眾都可以享有廉價的電力、生活用水、煤氣、煤炭等,作為一個先進社會的基礎設施的保障,以保證人民的生活水平。寬頻上網,目前也逐漸被納入其中,成為美國社會公用事業的一個組成部份。

顯然,這是一種將私人財產部份地轉移到政府、半政府手中的做法,甚至有幾分「國有化」的嫌疑。但正像許多電力和水利設施在全球許多國家的做法一樣,這是一種不得已的、利大於弊的做法。

如果在美國社會把寬頻上網、未來的5G/6G網絡,甚至6G的星鏈衛星網絡等等,都納入公用事業的範疇之內,作為美國整體基礎設施的一部份,這會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礎。那時,人們的上網搜索、購物、社交、通訊,可以跟當下的人們插上電源插頭進入電網一樣的便利。

而互聯網上的基礎服務,如雲端計算、搜索引擎、社交媒體、購物平台、通訊和會議等等服務,如果也因為寬頻被納入公用事業,也同時被納入公用事業的範疇,則目前互聯網巨頭、寡頭們壟斷性的濫權、侵權,就可以被極大限度地約束和消弭。#

(謝田博士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講席教授)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