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是四年一次的全民動員,也是美國政治維穩器。但2020年這次與以往不同:一、兩黨對立成了價值觀的對立,共和黨要讓美國重新偉大,民主黨要清除歷史,反對美國傳統價值觀;二、選民動員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雙方基本盤發生極大位移,民主黨成了少數華爾街、媒體業、教育界、政界精英與邊緣人士相結合的政黨;三、影響選民選擇政黨與總統候選人的因素比往年複雜得多;四、美國大選前十餘天,不少早期投票者要求改選票,在特朗普與拜登兩位總統候選人第三場辯論與亨特·拜登電腦門之後,Can I change my vote成了熱搜詞。

今年影響選情的因素非常多,本文擇要簡述幾個前所未有的主要因素。

被左派視為上帝禮物的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疫情

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疫情攻陷美國,在連國境線都嫌多餘、視行動自由為第一重要、政治黨爭白熱化的美國,這幾乎是難以避免之事。從疫情初起,民主黨就認為這是讓特朗普失去連任機會的天賜良機,立刻宣稱拜登是美國抗疫的最佳領導者,民主黨各州因此採取各種行動,包括誇大疫情,將這段時期的死亡者全歸於新冠疫情。凡屬特朗普主張的,哪怕正確也堅決反對,比如特朗普關閉中國航線之後,民主黨黨魁之一南希·波洛西女士領頭反對,並號召大家去中餐館用餐,紐約堅決反對封城;疫情嚴重之後,好不容易關閉經濟,未及半月發生弗洛伊德事件,又以反種族歧視優先於疫情,放任本州各種人等聚會遊行,大規模打砸搶燒殺。結果即使疫情日趨嚴重,還導致極大財富損失;然後又以疫情為由,罔顧本州居民要求,持續關閉經濟,要求實行有極大作弊可能的郵寄選票。

民主黨與左媒最喜歡談的就是疫情數字與死亡人數,最近的數字是新冠肺炎(中共肺炎)確診病例超740萬死亡人數近21萬,但到8月下旬,CDC發佈了一個爆炸性數字:從2月1日到8月15日,在所有153,504例死亡記錄中,實際真正死於新冠的只有6%,也就是說,只有9,210人死於新冠病毒,許多原來被列為因Covid-19而死亡的人,是因為多種病症並發而致死,平均有2.6種合併症,而且絕大多數死者都是高齡老人,其中90%的人住在養老院。

疫情導致的經濟損失也很巨大,據美國國會6月1日的報告,在未來10多年裏,疫情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損失約7.9萬億美元。

從最終結果來看,美國政治分裂導致的不能團結抗疫,最後造成雙輸結果,誰輸得少點,大選結果將顯示這點。不過,直到現在,民主黨仍然堅持認為這是攻擊特朗普的最佳理由,這場劫難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由於美國目前已經就像一座分裂成兩半的著火房子,根本不可能團結起來抗疫,但問題是左派想利用這場疫情,哪怕美國民眾從左派集會不怕疫情這點看出左派在機會主義地利用疫情,也不改初衷,直到10月大選日期逼近,左派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還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新冠沒有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爾,卻成了美國的滑鐵盧》,整篇文章只有標題符合事實,主要內容仍是諉過於特朗普,彈的是「一切都是特朗普的錯」這種老調。10月7日,越戰時期曾親赴越南慰問越共的荷里活明星簡·方達(Jane Fonda)公開稱「Covid-19病毒(中共病毒)是上帝送給左派的禮物」。

拜登電腦門事件

這件腐敗醜聞在大選前20多天前由《紐約郵報》率先發佈。如果發生在以前的美國,涉事方肯定不得不宣佈退選。但目前兩黨對立非常尖銳,民主黨陣營的主要凝聚力是對特朗普的仇恨,Orange Men Is Bad是其共識。加上左派陣營採取一切止損措施,不讓消息發散,比如《紐約時報》、CNN等大媒體拒不報道,Twitter封了最先報道拜登電腦門醜聞的New York Post的帳號,加上民調根本不將拜登電腦門一項列入民意調查範圍,從民調的總統候選人支持率來看,似乎美國選民對腐敗的容忍度相當高。10月28日,YouGov就拜登家族腐敗發佈了一項民意測驗,該Poll顯示,註冊選民中,相信拜登家族腐敗為45%,不相信的為32%;民主黨人當中,有57%不相信,相信者僅為11%;共和黨中,相信拜登家族腐敗的高達91%,不相信的僅為3%——也就是說,民主黨人中過半不相信拜登家族的腐敗報道。

民主黨的戰略失誤:公開支持BLM與Antifa

今年5月26日明尼蘇達州首府明尼阿波尼斯發生的弗洛伊德事件,引發了長達數月的Black Lives Matter(背後有Antifa支持)街頭抗議,伴之以清除歷史運動。美國多年來引以為傲的法律與秩序,美國憲法保護的私有財產,都成了正在迅速社會主義化的民主黨及BLM運動肆意踐踏的目標。

特朗普總統在過去三年的執政業績當中,經濟尤為突出,也兌現了絕大部份競選承諾。如果沒發生疫情,連任幾乎是毫無懸念。民主黨支持BLM運動,應該是認為趁疫情之危,輔以反種族主義為名的BLM運動,再加上經濟休克造成的失業,挾政治正確之勢,能夠一舉摧毀特朗普過去三年的政績,順利拿下2020年大選。

普林斯頓大學的「消除分歧」( the Bridging Divides Initiative at Princeton)與「武裝衝突地點和事件數據項目」(the Armed Conflict Location and Event Data Project,簡寫ACLED)發佈一份報告,其結論是:在5月26日至8月22日期間,全美共發生超過10,600宗示威活動,其中有7,750場與BLM運動有關。在這7,750場抗議活動中,在全國近220個地點中,發生了近570宗暴力示威活動。

US CRISIS MONITOR RELEASES FULL DATA FOR SUMMER,2020

目前,BLM在全美造成的損失與死亡還沒有完全統計,但一家追蹤騷亂等引起的保險索賠的公司Property Claim Services發現,2020年5月26日至6月8日之間發生的騷亂可能使保險索賠達到20億美元。保險公司特別說明,這只是12天騷亂發生的部份財產損失,不包括6月8日以後發生的一大半抗議,以及不在保險理賠範圍內的財富損失。因此,2020年的BLM運動是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抗議」,1960年代所有六次美國暴動的保險成本加在一起,以2020年的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總金額略低於12億美元。

今年BLM、清除歷史運動、取消文化的每次活動,都要焚燒美國國旗,甚至推翻了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凱伊Francis Scott Key的塑像。8月中旬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進而連one nation under God(美國國旗宣誓詞中很重要的一句)都給刪去,凡此種種,都讓美國人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今年的大選事關美國前途。這場清除歷史運動的指導理論是《紐約時報》的1619計劃,該計劃主張美國歷史應該從1619年算起,美國歷史是黑人創造的,該項目負責人漢娜·瓊斯(Nikole Hannah-Jones)因發表這個項目的介紹文章獲得2020年度普立茲獎(2020 Pulitzer Prize)。因這計劃當中許多敘述缺乏史實支撐,甚至與史實相悖,遭到歷史學界的一致反對質疑。於是,該項目又悄悄修改自身的歷史,不承認此前的公開立場,漢娜·瓊斯悄悄刪除了自己的推文,《紐約時報》也刪除了相關報道。被媒體諷刺為「試圖修改歷史未成,先修改自身歷史」。BLM也修改自家網站,掩蓋自己馬克思主義的本色。

BLM運動之初,民主黨取得極大的政治優勢,BLM支持率高達78%以上,各種政治正確話語佔壓倒優勢,「美國文革」在各地如火如荼,Defund Police讓各地警察處於不敢執法狀態。隨著BLM的打砸搶燒殺在各地蔓延,公眾漸漸開始擔心公共安全。這個過程我在此就不多引用數據了,只引用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哈里斯民意測驗於 2020年10月1日發佈的一項民意調查:該調查的樣本為1,314名登記選民,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希望恢復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對執法人員的好感遠超過對「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認同(51%),Antifa則只得到14%的認同。

3/4的受調者希望看到美國南部邊境加緊管制,將非法移民驅逐出境。

哈佛大學的民意調查顯示,拜登以47%的支持度輕微領先於特朗普的45%,但同時警告說,有21%的選民承認他們可能仍會在11月改變主意。

不到一個月,改變主意這一項就得到了驗證,從總統候選人最後一場辯論之後,can I change my vote在谷歌Google搜索達到高峰,美國已經有14個州還真的允許提前投票後悔了的選民重新投票。

上述三個因素的發酵,使美國在2020年成為分裂成兩半且燃燒著熊熊烈火的大廈,但除了BLM運動之外,另外兩大因素的影響都相對有限,尤其是對中間選民而言。#

(大紀元首發)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