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賞菊 

深秋季節,天地陽歇陰盛,百花謝而菊花獨盛於陰,於是要選出這時節的代表花,非菊花莫屬。霜降時節草木搖落,奉君一捧菊芬,何等素馨高懷?

晉代的高士陶潛(一名陶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在隱隱南山下栽菊明志,詩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真情至性、真意流露,自古膾炙人口。

陶潛《飲酒詩之五》詩吟: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宋代賞菊成尚

從魏晉傳唐入宋,重九賞菊更是成了一時盛事。《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賞菊、重陽宴聚情景:

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倉王廟、四里橋、愁台、梁王城、硯台、毛駝岡、獨樂岡等處宴聚。

 

〈刻絲花卉冊.菊花雙蝶〉(公有領域)
〈刻絲花卉冊.菊花雙蝶〉(公有領域)
南宋時賞菊,菊花更是多姿多彩,不論皇宮禁中、達官顯貴之家或是庶民百姓,重九玩菊一時風行。菊花的種類不計其數,連百姓家過節都要買一、二株來賞玩。據《夢粱錄》記載,當時有名的菊花高達七、八十種,花的顏色、名字,多得不勝枚舉。從今天來看,簡直就是菊花仙會。

九九重陽節飲菊酒,白衣使者送酒來

菊花代言了隱者的悠悠亮節和歸真心意,菊花也和九九佳節結成良伴。陶潛賞菊東籬下,有一則白衣使者送酒來的故事,成了有名的詩詞典故,故事的時空就在某年的九重陽節。陶潛《九日閑居‧并序》詩序言:「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有菊而沒有醇酒,陶潛寫下了這首《九日閑居》詩以寄懷: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記載白衣人給陶潛送酒來:「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歲華紀麗》也記載「白衣酒」一節:「晉陽秋日,陶濳(注)九月九日無酒,宅邊摘菊盈把,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便飲酣醉而歸。」

人都知道,陶潛淡泊名利,窮不改志節。這一年的重陽時節,他在宅邊籬下採了菊花盈盈滿滿一把手,卻沒有菊酒相應!望空興嘆寄懷!遙望天邊,忽然望見草木搖落的小徑上出現了白衣人的人影,原來是江州刺史王弘的使者,給陶潛送重陽菊花酒來了。這一天,他在悠然南山下,酣暢「久久」。誠然,世短而無常,往燕無遺影!今世哪見古時人?堪生警惕!

白居易自九九釀家醞

陶潛得「白衣酒」酣暢而歸,唐代的白居易則得一「秘方」樂不可支。他在《詠家醖十韻‧九九釀酒》,記敘了這一段在九月九日自家釀佳液的做法:

獨醒從古笑靈均,

長醉如今斅伯倫。

舊法依稀傳自杜,

新方要妙得於陳。

井泉王相姿重九,

麴糵精靈用上寅。

釀糯豈勞炊范黍,

撇蒭何假漉陶巾。

……

白詩中記載這釀酒的秘方來自一位陳郎中岵。釀酒的泉要取「重九」得其時的上好井泉,麴糵要用七月上寅的,這是釀出好酒的精靈。陰陽家學說,以王代表旺盛、相表強壯,五行用事者為「王」,王所生為「相」,王相表示物得其時。白居易得於陳君郎中岵秘方,以重九時節的井泉為最得其時的好水。

白居易在唐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被貶江州司馬,此後些年,仕途失意的他常常放逸詩酒以抒塊壘。期間遇重陽,題《九日醉吟》以菊花映照孤身失意悵然,想效隋末唐初高士王績放縱醉鄉治愁:「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幸而,白居易沒有在顛沛中撲倒,他在晚年持齋向佛,人生有如脫胎換骨一般;白居易成了一不入廟的修煉人,逆境中返見人生妙境。再遇重陽節,他在《閏九月九日獨飲》寫道:

黃花叢畔綠尊前,

猶有些些舊管弦。

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

自從九月持齋戒,

不醉重陽十五年。

辟邪延壽不老酒

唐代韓鄂《四時纂要》記載另一種當時人在九月九日釀造的「不老酒」:「收枸杞子,九日收子浸酒飲不老不白,去一切風。」這種酒以「枸杞子」為主角。自古草藥研究指出枸杞子延壽的好處,《神農本草經》說食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藥鑒》云其:「氣微寒,味甘苦,無毒。補腎明耳目,安神耐寒暑。延壽添精,固髓健骨。」《本草綱目》:「……枸杞、地骨甘寒平補,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 ……」。

到了南宋民間普遍以菊花、茱萸入酒以飲,以辟邪、延壽,民俗筆記《夢粱錄》就有記載說:當時「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 」。

重陽節重陽糕步步高

重陽節有許多特殊的習俗,例如吃重陽糕就是受到愛好的民俗。

宋朝時重陽糕種類繁多,有鹹甜和甜的口味。北宋的重陽甜點糕餅,常見以麵粉捏作「獅蠻」(注)形象作裝飾,稱「獅蠻糕」,到了南宋種類更多了。《夢粱錄》記載了取用節令食物栗子為主材,將栗子搗得細細綿綿做成內餡的稱「獅蠻栗糕」, 供襯進酒,成為節令甜點。南宋當時就有「重陽糕」這名物,《夢梁記》記載了:「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麵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飣,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王府、貴家以糕相贈。」

高與糕諧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義。「糕」在生活中,有著美好的情致、象徵吉祥如意。現在人任何節日、生日等等都少不了糕,作糕吃糕更深入民生了,不也就是這種佳節情致的延伸!

重陽節也有放風箏的習俗。因為重陽節在深秋,秋天天高氣爽,正是放紙鷂、風箏的好時節。俗語說:「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嘯)。」就是重陽節放風箏的民俗景象。

繽紛燦爛的各式風箏在天空飛揚。(許享富/大紀元)
繽紛燦爛的各式風箏在天空飛揚。(許享富/大紀元)

不管登高也好,放風箏也好,嚮往高處升。重陽賞菊、吃糕、飲菊酒,人們高會宴樂、辟邪延壽!

探重陽生命真相

九九重陽節,幾千年過去了,在中華文化歷久不墜,更添了內蘊。好事,事事令人留戀;高處,處處令人留連。然而,高高低低、起伏延宕,世事興衰不自由。晉高士陶潛,身歷此境深受其苦,寧願以貧窮的自由脫解人生的侷促,東籬下悠悠然採菊見南山、見生命的真章,誠然淡泊如高士陶潛者仍是受到有菊無酒的圈限啊!

每逢重陽節,傳統華人都會藉著這個日子,宏揚中華傳統的美德,探索中華傳統關懷生命的文化。(清‧沈宗騫〈竹林聽泉圖〉公有領域)
每逢重陽節,傳統華人都會藉著這個日子,宏揚中華傳統的美德,探索中華傳統關懷生命的文化。(清‧沈宗騫〈竹林聽泉圖〉公有領域)

古人深知,禍福相倚,災難忽焉而至!昔人桓景,就是能聽取賢者之言,領著家族登高而避了一難;今觀人世險象環生,人之爭逐如奔騰在薄冰上,而對古人的教訓卻聽之藐藐,怎不怵目驚心!

生老病死、輪迴輾轉,春秋忽逝高壽終不待,夫待名利?早在二千年前,屈原在《遠遊》篇中吟嘆:

悲時俗之近阨兮,願輕舉而遠遊。……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誠然,對時俗之困阨、對生命的侷促,屈原早有澈心之明悟!他接著又道:

道可受兮,不可傳;

其小無內兮,其大夫垠;

……

聞至貴而遂徂兮,忽乎吾將行。

仍羽人於丹丘,留不死之舊鄉。

真正的生命之道,最是難得、是可受而不可傳的,至貴而無價能換。故而,雖然無價之善道廣佈,有人真受用,有人卻藐之棄之,惡者甚至扭曲打擊之、蓄意混淆視聽。在古人美好的道統中,學習辨別真道的智慧,善者能得道之引,避災得延年,誠難能可貴乎!

其實二千多年前,屈原〈遠遊〉篇早探「重陽」了,「重陽」那是清澈的天宇、神祇的仙鄉。屈原「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尋訪莊嚴美好的神仙殿堂。今日我輩芸芸眾生,果登悟得真道,勤以行之,生命再沐重陽,宜長宜久矣!

注:古代武官腰帶鉤上裝飾有獅子、蠻王的形象,舊時節日賽會中喜扮演獅子、蠻王。宋代重陽節蒸糕上喜用粉製成「獅蠻」模樣加以裝飾,稱獅蠻糕。

注:「濳」乃潛之異體字。◇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