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公佈對外籍教師的管理新規,強化對他們的政治要求。中國同主要英語國家關係惡化等因素,正在給3億中國人學英語熱降溫。
「特定義務」
中國教育部7月21日推出《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的「特定義務」說:「外籍教師應當遵守中國法律法規,遵守中國的公序良俗和教師職業道德,遵守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所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內容,應當符合中國的教育方針和教學基本要求,不得損害中國的國家主權、安全、榮譽和社會公共利益」。
官方英文的《中國日報》說,語言教師需要很多特質,問題是一些外國人不僅英語差,而且不具備在華任教「氣質」,現在是「清除他們的最佳時機」。《光明日報》說,2017年在中國從事教育行業的外國人40多萬,合法外教數量僅佔1/3。
路透社報道這一新法規時說,中國要求所有外國人政治上與中國政府保持一致,其中包括必須參加「思想政治學習培訓」,接受當局檢查跟蹤,有損中國尊嚴的言行將受到懲罰,等等。
法新社說,新規要求對外教進行20小時培訓,內容涉及中國憲法、教師職業操守等,因為外籍教師的涉毒、性騷擾案、非法傳教現象影響很大。新法規強調,違者應該被解職,案件同時報送有關當局。
設在英國的「國際學生新聞」(ISN)說,目前中國約有50萬外籍教師,絕大多數是在中國外語熱期間來華,靠教英語為生,受僱公立或私立學校、語言培訓中心、國際學校,其中相當多的人提供家教,自己辦學。
「想留中國 留心言行」
旅美時事評論員秦偉平對美國之音說:「外教受到一定的限制,跟中美關係以及當前意識形態的狀況密切相關。中國政府可能考慮到,英文世界有很多自由的思想和普世價值觀的東西,政府提防顏色革命可以通過英文得到滲透,進行和平演變,而用中文則可以更好地實現對這個國家的管控,對民眾思想的控制,以此維持這個政權的長治久安。」
路透社援引曾在中國工作6年的澳洲籍教師尼克貝克的話說,地方當局已開始監視外教,告訴他們課上不得討論香港反送中抗議活動。
他所在大學要求向校方提交授課細節,使用國外課本要特批,總之「想留中國,留心言行」。
很多在華外教反映,當局要求避免課上討論敏感禁忌議題,例如,1989 年「六四」天安門大屠殺、台灣地位、大規模監禁新疆維族人等問題。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談到在華外教狀況時說:「民間外教的數量特別大,外教受聘,包括一些在中國的留學生的資質問題等肯定是存在的,但是這麼多年過來了,情況還比較好,因為這符合中國人開放學習外語的需要,問題是次要的;外教在中國從事他們的工作,中國人歡迎,特別是城市人群,包括中等城市。大學裏面的和中學的外教已經存在多年,制度沒有太大的問題。」
權益保障薄弱
在華外教適應中國社會環境的同時,他們在簽證、勞動合同、醫療、與房東關係等方面的保障似乎比較薄弱。
楊熹是西雅圖「哈里斯布里肯國際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側重國際商法和中國法律。她對美國之音說,外教到中國受聘教書,其實風險挺大。外教收入並不多,陷入勞動合同糾紛後,往往請不起律師打官司,或者請不到能夠代表他們利益的律師,自身權益因此得不到保障。
簽訂措辭嚴密的勞動合同,對很多外教是個挑戰。
楊熹說:「外教的勞動合同,如果可以的話,其實還是應該在簽字之前看過,而且要看中英文版,不要只看一個版本。勞動者可能自認為這一版是我的勞動合同,結果最後發現,不是這個版本。原來自己所認可的勞動條款,不是真正可以被執行和具有執行力的。」楊熹說,在獎金發放等問題上,外教的期待有時與現實大相逕庭,於是產生糾紛,原因處在合同上。還有用人單位強加所謂「標準合同」、「標準格式」,不願因人而異地對合同進行修改。楊熹說,其實任何合同都是可以雙方協商的。
該律所的丹哈里斯律師曾撰文,呼籲人們寧可去越南、泰國、捷克等國任教,「也不要去中國教書」。文中提出外教在簽證、勞動合同、醫療與房東糾紛、自我辦學等諸多方面經常陷入困境,受騙、被剝削的情況。有的外教中介佣金高達50%。
英語熱或降溫
《中國科學報》2019年7月說,中國約有3億多人在學英語,一個孩子10年有近五分之一時間花在學習英語上。全國學生1年英語必修課耗資1,637.8億元,學英語消耗掉的錢至少能投資修建0.8個三峽大壩,發射204個神舟航天飛船。
中國的外教市場是否會有所萎縮?楊熹律師表示,可能性有,不過還沒有實際資料支援這種感覺。她說:「我們現在遇到一些外籍員工,他們都不想去中國。他們可能認為在中國的機會很好,但是都不想去。」 她表示,旅行禁令極大限制前往中國。
中美關係急劇冷卻,主要英語國家普遍與中國矛盾公開化,中國的國際交流空間壓縮,英語的使用率自然下降,而且這種情況將持續多久很難預測。有人聯想起上世紀60年代中蘇決裂後,很多人學的俄語荒廢了。
秦偉平說:「我相信,可以看到未來不要學英語的聲音。本來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學英語的越來越多,高考中是重要的一門,我都聽到有聲音說,未來把英語從高考中取消,未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如果是改革開放,需要一個開放的世界,跟外界打交道,進行商業和文化交流,如果中國和美國以及世界搞僵了,越來越脫鉤,閉關鎖國,英文就不那麼需要了。」
展江教授則說:「暫時會受到很大影響,現在有的孩子學了出不去,有的孩子要回來但回不來,加上總體關係比較緊張,很多因素吧,疫情、中美關係等等。但是長期不會根本改變,中國人主要學的是英語,不是其它語言,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北京學生家長黎平說「經濟條件許可的中產階級還是會投資學英語,肯定還是希望出去,因為美國的教育還是最發達的,發達國家的教育與中國還是不一樣,有錢還是要投資教育。」
他還說,只要不與政治沾邊,不學習敏感專業,為了能夠最終出去,還是要投資學英語。另外,會了英語前往其它國家,包括非英語國家深造、就業、定居也是可以的,況且中國的這種對外政策和國際環境,說不定哪天也會改變。
近日,中國「長頸鹿美語教學機構」在江蘇省外教招聘會上打出如下中介懸賞金「非母語8,000元,母語12,000元整」,該機構在河北的懸賞金則高達130,000元,可見外教在中國依然還是香餑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