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徐先生重聽情況已長達10年之久,雖然曾經使用助聽器,但效果不佳,也經常因為雜音聽不清楚聲音,而未每天配戴,僅在需要時才使用。後來重聽的情況日漸嚴重,加上未正常配戴助聽器,因而造成語音辨識能力也日漸變差,必須倚賴看人嘴型猜測說話的意思,在工作與生活上造成許多不便,只好前往耳鼻喉科求診。

醫生評估其聽力狀況,教導徐先生認識聽力問題,協助選配適合的助聽器,並增加每日配戴時間;在幾個月的配合治療之下,他已能輕鬆與人溝通,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

聽力障礙的判定標準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生黃韻誠說,以全台灣65歲以上長者為例,每10位就有1~4位有聽力受損的情形。當人體無法由聽覺接收聲音或理解聲音內容時,直接影響到社交與溝通,就可稱之為聽力障礙。

一般而言,可聽到25以內分貝者屬於正常聽力範圍,在此範圍之外可分成25~40分貝的輕度聽力障礙、40~55分貝的中度聽力障礙、55~70分貝的中重度聽力障礙、70~90分貝的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

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

黃韻誠表示,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繁多,在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數為基因遺傳,65歲以後約有30%患者是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造成耳膜破洞後,長期下來因髒污影響內耳神經所導致;其餘部份患者則是因慢性退化、環境、噪音、疾病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

切勿錯失黃金矯正期

黃韻誠提出,最適合配戴助聽器的族群為中度聽力障礙者,但多數患者在聽力受損之初不以為意,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因此未即時配戴助聽器,而錯失黃金矯正期。

一旦嚴重到重度聽力障礙時再行配戴,即使能聽到聲音,患者也可能因為大腦長久未接收聲音刺激而出現退化現象,喪失語言辨識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助聽器好比微小型擴聲設備

黃韻誠說明,當聲音經由外耳道、耳膜、三小聽骨、鐙骨時會被逐漸放大,最後通過耳蝸內淋巴液的震動使聽覺毛細胞擺動,產生神經衝動,大腦就能接收到外界訊息,進行解讀聲音。而助聽器好比微小型擴聲設備,能將聲音依據聽力障礙者的情況做不同程度的放大,再通過上述聽覺傳導系統送至大腦。

此外,許多民眾有「戴助聽器會越戴越聽不清楚」的錯誤認知,此種情況多為助聽器選配錯誤所導致。因為每一個人的耳道長短、寬窄不一,同一款型助聽器無法適用於每一位患者,如果助聽器無法與耳朵密合,將導致聲波形成亂流,成為嘈雜聲響的來源。

選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聽力障礙需求者的出現與日俱增。黃韻誠提醒民眾,配戴助聽器前應由耳鼻喉科醫生評估聽力狀況和語言辨識能力,再由聽力師協助選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切勿隨意購買便宜商品,以免造成反效果。

另外,民眾應減少長時間戴耳機與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的情況,如果有聽力退化的情形,務必把握黃金矯正期,儘早就醫治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