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疫情及港版國安法,中美兩國緊張關係加劇。中概股加速從美股退市並回流香港市場,同時,港資逐步離場。有財經作家指,現時香港市場同九七過渡期的英資離場、港資上馬的氣氛相似。

彭博社引述匯總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已有4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宣佈私有化。中資公司正在以2015年以來最快的速度退出美國股市。

在中概股面臨更嚴苛監管和退市風險之際,網易、京東等中概股紛紛回流港交所做二次上市。與此同時,在港股市場上,港資亦開啟私有化,逐步離場。

《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引述Dealogic數據顯示,年初至今,香港共有7筆私有化交易,交易總額達75億美元,高於過去兩年的水平。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表示,港資逐步退場是一個普遍的趨勢。目前香港市場,港資的地位正在被中資企業取代,私有化可以將家族資產價值最大化。

財經作家渾水也表示,中資已佔領香港股票市場,香港股市A股化,對港資企業來說弊多於利,所以會更傾向於做私有化。

港資像過渡期英資離場

疫情以及圍繞香港未來的不確定性,壓低了港資企業的估值,同時中資大舉進入香港市場,氣氛令外界想到1997年前的過渡期,港資取代英資佔據香港市場。

財經作家渾水表示,現時的香港市場與97過渡期很相似。當時在過渡期,英資退場,港資上馬,到這一刻是港資退場,中資上馬。大環境的氣候有相似性,有一個類似的歷史軌跡。當時港資快速發展,佔據香港市場,英資則慢慢退下來。在怡和退市遷冊(更改註冊地)之後,太古和匯豐已日趨低調。

對於未來的趨勢,他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港資選擇私有化。在整合資產的同時,會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比例,增加海外投資比例,並會降低政治參與度。

他並指,不少港資地產商已在英國置業,也有以開發商身份在當地發展地產業。

他說:「有一個很美麗的說法就是,這些大家族他們不是走資,他們只不過是環球分散風險,diversify(多元化)他們的資產。」

港資聯手收購英資

擁有港口和購物中心的港資企業會德豐,於6月16日舉行特別股東大會,對私有化方案表決,方案獲股東同意通過,公司將於7月27日撤銷上市地位。

會德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7年,早年會德豐與怡和、太古以及和記洋行是「香港四大洋行」。會德豐旗下包括九龍倉集團以及會德豐地產。在香港主權移交之前的過渡期,港資一度大力收購英資,而「船王」包玉剛收購九龍倉集團是其中一宗著名交易。

1978年7月,李嘉誠與包玉剛會面,二人達成一項交易,聯手狙擊英資洋行。李嘉誠把手中10%的九龍倉股權轉讓給包玉剛,而同時,包玉剛也轉讓其手中和記黃埔的股權。

英資企業怡和洋行並未計劃放棄九龍倉股權,開始高價收購公開市場上九龍倉股票。

之後,包玉剛以每股105元的高價,現金收購2,000萬股九龍倉股份,涉及資金達22億元,最終九龍倉易主。

而李嘉誠也從匯豐手中獲得了和記。港資開始取代英資佔據香港市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