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間粒子的相互作用如何讓宇宙演化成現在人們看到的這個結構?一組研究者通過彙集大量星系的數據,反向推理出能夠解釋宇宙結構的理論。

一直以來,宇宙如何演變成現在看到的這種結構一直是很難解釋的問題。合作研究員本森(Andrew Benson)說:「宇宙中所有粒子間引力的相互作用太複雜了,超出數學可以解釋的範圍。」

因此天文學家或者使用數學的近似值,以犧牲精確度為代價;或者模擬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能模擬所有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

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的科學家,用位於智利的麥哲倫巴德望遠鏡十年間的數據,分析了10萬個星系,觀測宇宙星系時間跨度大90億年,從現代追溯到宇宙誕生僅45億年的時期。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凱爾森(Daniel Kelson)說:「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匯總大量遙遠星系內恆星的質量,使用這個信息作為探查宇宙如何形成這種結構的依據。」

他們的研究顯示,密度高的物質團發展速度快,密度低的物質團發展速度慢。由此,他們反推出宇宙原始的物質分佈和密度變化。

這份研究是第一個從單個結構的發展推測整個宇宙的發展的研究。他們認為物質密度的不均勻創造了宇宙最初的結構。這與宇宙早期的數據——由普朗克研究所提供的宇宙微波背景(CMB)數據相符。

凱爾森說,他們為這個宇宙結構難題提供了一種非常簡單、準確的研究思路。

這份研究近期發表在《王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