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對夫婦彼此敬愛,志同道合,便能結下深厚的情義。但如因為某些原因而分隔兩地,重情重義的他們加倍思念對方,仍能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綿綿不絕的相思。所以在古時候,那些描寫離情別意的詩句總能觸動人的心弦,讓人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

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剛剛離開了緊蹙的眉頭,又悄悄湧上心頭。圖為宋‧蘇漢臣繪《妝靚仕女圖》(公有領域)
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剛剛離開了緊蹙的眉頭,又悄悄湧上心頭。圖為宋‧蘇漢臣繪《妝靚仕女圖》(公有領域)

宋代就有這麼一對夫婦,才學相當,情深意篤,過著和和美美的日子。他們時有別離,那位妻子就非常想念丈夫。到了清秋時節,她看到留有殘香的枯荷,觸摸到沁著微涼的竹蓆,這些事物似乎都在加重這份思念。她獨自在池塘邊漫步,又提起羅裙登上小船,希望藉此排遣內心的惆悵。但是,天上白雲飄過,她不禁想:自己的丈夫甚麼時候寄書信來呢?其實啊,她也明白,自己和丈夫心意相通,遠在天邊卻都懷著一樣的相思。而且這相思都是無法排遣的,剛剛離開了緊蹙的眉頭,又悄悄湧上心頭⋯⋯

這對夫妻,就是兩宋第一才女和金石學家—李清照和趙明誠。特別是李清照,以婉約清麗的詞作位列古代才女中的翹楚。而她那段動人的相思意,正是她的一首傳頌不衰的經典詞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和其它很多詞作一樣,只有詞牌名而沒有題目,人們整理時都用詞的首句作題目來區別。但是哪怕沒有題目或者序言作為提示,我們在品讀這首詞的字句,很容易感受到有情人在相思之苦中表現的深情與忠貞。「紅藕香殘玉簟秋」,全詞起句就點出了時令,粉荷凋謝、竹蓆微涼,正是涼氣初起的清秋時節。紅藕香殘,乃是眼睛所見的戶外景色,玉簟秋,是肌膚所感的室內陳設。詞人選取的一殘一秋的事物,色彩清雅,意象蘊藉,同時也反映了詞人高雅的藝術品味和孤獨落寞的內心世界。這一句,不僅描繪了詞人所處的時間、環境,更奠定了整首詞的情感基調。

接下來,詞人開始描述自己一天內所做的事情。「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詞人是閨中少婦,舉止優雅,因而她在白天輕輕提起裙擺,在湖上泛舟遊賞。前面寫到了荷花凋謝,加上詞人是獨自一人,所以這時的乘舟出遊,並不像她早年「誤入藕花深處」那般逍遙輕快。因為是獨處,詞人心中掛念丈夫,這時不過是借泛舟散心。但是詞人也曾說過「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的做法只是讓思念更加沉重罷了。

這不,當她悵望天空時,心思又飄向了遠方,「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白雲悠悠的碧空,令她遙想,丈夫會不會給自己寄來家書,撫慰她的相思呢?大雁南來北往,隨季節遷移,這種天然的特性讓它們成了古時候傳信的使者。當人們看到大雁飛過,心中都會湧起相思之意和羈旅之情。

就像南朝一首民歌唱道:「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詞人在這裏也是因為思念丈夫而不得見,望斷天涯而聯想到書信,進而想到傳信的大雁。她又感嘆,那鴻雁歸來的時候,清澈的月光正灑滿西樓。月光也是文人常用的表達相思的意象,詞人用在這裏也是表明,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從早到晚、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消減。到這裏,一個含蓄溫柔的痴心女子的形象烘托出來了。

下闋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既照應了上闕「紅藕香殘」「獨上蘭舟」的內容,也有比興效果,寄寓了夫妻別離、年華流逝的感慨。接下來,詞人從敘事轉向了抒情。「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兩句筆法精妙,從自己的相思轉向描寫雙方彼此思念,娓娓道出詞人與丈夫心心相印、天涯若比鄰的默契和深情。而由思及愁,是情緒的發展,但是詞人也只用一個「閒」字帶過,流露出古人哀而不傷的中和氣質。

結尾三句是全詞的精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通過前面的寫景、敘事、抒情的鋪墊,詞人的這份情感自然是無法淡化的,而且它宛轉跌宕,剛剛從眉頭散開,很快又漫上心頭。特別是最後八個字,明白如話,卻工整巧妙,讀來朗朗上口。其實詞人的創意,來自范仲淹的「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但可貴的是她能翻出新的筆意,藝術境界又在前人之上,更能體現出詩詞本身的音韻美感。

李清照不僅詞寫得好,還是詞學專家。圖為明人繪《仕女圖冊》(公有領域)
李清照不僅詞寫得好,還是詞學專家。圖為明人繪《仕女圖冊》(公有領域)

詞人背後的故事

才女李清照在詞作的造詣極高,被後人尊稱為「婉約詞宗」。她可是位名副其實的名門淑女,她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也是朝中大臣,家中藏書豐富、擅長詩文;她的母親王氏是狀元的孫女,文學修養也極好。所以李清照自幼生活在優雅富裕、文學氛圍濃厚的書香家庭,加上她才華過人,在少女時代就已經才高學博、文名遠揚了。她的《如夢令》,也就是留下那句著名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作品一經問世,就轟動京城,令文人們擊節稱賞。

李清照不僅詞寫得好,還是詞學專家。她有一篇著名的《詞論》,概括了詞的源流和發展,並對那些著名的詞人一一點評,坦率地指出他們的風格和不足,最後提出「詞別是一家」的精妙結論。她認為,作詞的要求比詩文複雜得多,應具有高雅、渾成、協樂、典重、鋪敘、故實等特點。如果不是自身對詞有深入研究,李清照又怎能評判歷代詞人,並確立詞的標準呢?

到了十八歲那年,李清照和門當戶對的才俊趙明誠結婚了。兩人雖然都是貴家子弟,但是生活非常簡樸;更難得的是,他們在詩文、金石方面都有著同樣的愛好,這也奠定了他們深厚的感情基礎。但是呢,李清照新婚不久,她的父親李格非陷入歷史上著名的「元佑黨爭」。李格非被罷官,他的家人也不能在京城居住,李清照只能隨父還鄉,不得不與丈夫別離。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清照寫下許多表達思念之情的詞作,《一剪梅》就是其中的傑作。

既然《一剪梅》寫得這麼纏綿悱惻,那麼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生活一定非常美滿了。我們跟大家分享幾個他們的小故事。根據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的記載,他們為了收藏古代的碑文,常常要典當衣物,但是他們一起反覆研究,樂在其中,自謂「葛天氏之民」。葛天氏是遠古部落,民風古樸淳厚,李清照藉此描述夫妻倆安貧樂道、自由自在的生活。後來趙明誠在地方做官,他們倆四處收集古畫、古玩、古籍,每得到一件寶貝,都要把玩欣賞許久,夜深了才肯休息。

後來,他們家的藏書已經超過許多收藏家,他們就玩起了文學遊戲。兩人一邊烹茶,一邊提出一個典故,誰能夠猜出這個典故在某書某卷的第幾頁第幾行,誰就勝出,優先飲茶。李清照天生博聞強記,所以她贏的次數特別多,經常得意地舉起茶杯大笑,還不小心把茶水潑到衣襟上。這個高雅的閨房之趣也成了文人筆下的一個典故,清代納蘭性德有一句「賭書消得潑茶香」,就是說的這件事。擁有這麼一段良緣,難怪李清照和丈夫分開後,能夠寫出那麼刻骨銘心的相思詞句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