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下旬以來,中國大陸多省持續嚴重乾旱。截至12月23日,1574萬畝耕地受旱,有181萬人飲水困難,其中江西近33萬人飲水困難。截至11月下旬,安徽51個市縣達特旱,38萬人飲水困難。
枯水期來臨之際,長江武漢段沿岸呈現大片灘涂,江中露出各式沙洲。江西鄱陽湖湖底也露出。水利專家王維洛分析,長江與鄱陽湖見底有三大原因,三峽大壩為患最為嚴重。
1574萬畝耕地受旱 11月3萬8千公頃農作物絕收
據中共水利部統計,截至12月23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1574萬畝,有181萬人和168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目前全國旱情較常年同期仍然偏重,主要集中在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重慶等南方6省(市),6省(市)共有168萬人因旱發生飲水困難。另外,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廣西等省(區)還有13萬人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綜合陸媒報道,截至12月初,7月以來旱災共造成江西、安徽2省農作物受災面積117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8億元;其中11月農作物受災面積新增250千公頃、其中絕收38.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新增22.9億元。
自7月下旬開始,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高溫少雨天氣,氣溫偏高1至3℃,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其中江西中東部地區偏少八成以上。安徽已升級為近40年來最嚴重的伏秋連旱。
湖北東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由於高溫少雨天氣導致局部地區灌溉受到很大影響,先後出現稻田萎蔫、卡穗、結實率下降等情況,棉花產量和纖維品質下降,蔬菜播種、油菜播種育苗等秋種工作難以進行。
8月至9月,長江中下遊地區平均植被覆蓋度、生態質量與近5年同期相比,明顯下降和變差。江西大部、湖南中東部、福建西部及湖北東部等地植被覆蓋度減少1%至3%,部份地區減少幅度超過3%。
雖然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等地出現降水天氣,但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仍持續乾旱。
另外,從9月6日至11月7日,廈門市降水異常偏少,據廈門島內的東渡狐尾山國家氣象站統計,廈門已連續63天無有效降雨(日降水量小等於2毫米),在此期間,廈門島內總降水量僅有0.8毫米,較常年偏少99.9%,僅次於1955年同期,屬異常偏少。根據氣象乾旱綜合指數的計算方法和乾旱程度評估標準,廈門達到氣象重旱。
江西近33萬人飲水困難
12月26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結束抗旱Ⅳ級應急響應,但省內的河湖水位目前仍然偏低。
12月28日,位於南昌市新建區的幸福水庫,大片河床裸露,泥土幹裂,上遊來水只剩下「涓涓細流」。
目前全省飲水困難人口仍有32.9萬,農作物受旱面積206.5萬畝。南昌市水文局和市氣象局預測,贛江南昌段近日將出現更低的水位。
7月下旬以來,江西省多地降雨量與多年同期均值比較偏少近七成。其中,贛江、撫河、信江、樂安河等幹支流17站出現歷史新低水位;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
10月2日,江西九江發佈今年首個乾旱紅色預警信號,時隔5天,九江再次發佈乾旱紅色預警信號。10月8日8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9.99米,低於低枯水位(10米),較多年同期均值水位(15.05米)偏低5.06米。
據江西省應急管理廳10月底統計,當時旱情導致農業損失佔比95%以上,440.8萬人受災,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的人有71.2萬。
江西贛江南昌段水位在11月曾出現歷史新低,僅為11.4米。
安徽51個市縣達特旱 38萬人飲水困難
今年8月中旬以來,安徽持續少雨天氣,乾旱造成皖南地區部份塘壩幹涸,河道斷流。截至10月24日,安徽中南部氣象乾旱普遍已達重旱以上級別,皖南地區大多達到特旱級別。全省因旱累計受災人口520.5萬人,淮河以南大部農田缺墑近940萬畝。安慶、池州、六安、黃山、銅陵、滁州六市25.93萬群眾出現飲水困難。
11月22日陸媒報道,安徽全省有70個市縣維持重等及以上氣象乾旱,其中淮河以南至江南北部有51個市縣達特旱。安徽省正遭遇近40年最嚴重的伏秋旱,有1452座水庫、793條河道幹涸。全省共10個市38.43萬群眾正常生活供水因旱受到影響,597萬畝耕地因旱播種困難。
長江與鄱陽湖見底
陸媒近期報道,進入枯水期半個多月以來,長江武漢段沿岸呈現大片灘涂,江中露出各式沙洲。
報道說,在武漢段白沙洲上遊的江心冒出一個長約1公裏的新沙洲;12月9日的衛星圖顯示,因水位下降,天興洲北岸的沙灘也露出水面,天興洲將與北岸連成一片;11月下旬,鸚鵡洲長江大橋中間橋墩處的江面中心也出現了一條細長「道路」。
中共航道和海事部門的數據顯示,12月3日,漢口水位已降至2007年以來同期最低水位13.60米。
近期,不僅湖北長江江底朝天,江西北部的鄱陽湖放眼望去也是大片的灘涂,鄱陽湖湖底露出,長滿蘆葦雜草。
9月中旬,江西省內、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因水位迅速下降,導致淹沒在湖中的千年石島落星墩「重見天日」。
中共長江水文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11月30日17時湖口水位7.84米,跌破8米極枯水位線。鄱陽湖不僅跌破歷史同期最低水位,也正式進入極枯水期,而今年枯水期提前近2個月,且水位還在持續下降。
王維洛:三峽工程逆調節為患深重
長江武漢航道局表示,長江水位低的原因是,今夏以來長江流域整體雨水偏少。
著名三峽大壩問題專家、旅居德國的王維洛博士對大紀元表示,官方的這一說辭是錯誤的。「今年6月份,從江西的洪水開始,7月份,湖南的洪水很厲害了,也就是說,今年夏天長江中下遊的降雨量是相當大,洪災也是相當嚴重的。」
今年6月份,中國南方地區江西、湖南、湖北等25省遭遇持續強降雨,多個省份降雨量超往年,一些縣市降雨量突破當地歷史極值,引發洪澇災害。
王維洛表示,造成長江與鄱陽湖見底有3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由於三峽工程的逆調節,它在枯水期的時候反而蓄水。中共官方每年在9月到11月底這段時間會將長江入庫流量一半的水攔截在三峽水庫裏,直到蓄滿221.5億立方米的水,而這個時間段正好是長江進入枯水期、下遊需要水的時候。
當初水庫大壩工程從蘇聯引進中國時,中共官方說有兩大好處,既能防洪又能抗旱,就是「把洪水蓄在水庫裏,到了(幹)旱的時候再把水庫裏的水放出來。」
王維洛表示,但三峽大壩卻是洪水來的時候它不蓄水,「像今年7月份,它就不蓄水,而是加大了下瀉的流量,因為它怕淹了上面的重慶」,而到枯水期的時候,又攔截下遊的流量,把水蓄在水庫裏,所以它是起一個反作用,「大壩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發電調節,而這個調節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第二個原因是在長江上遊修建了28個大型水庫,它攔截的水比以前更大了,造成下遊沒水。為甚麼要建造28個大型的水庫呢?王維洛說,「為了防止三峽工程出現黃萬里教授所說的三峽水庫泥沙淤積問題,在上面多建一些水庫,就把泥沙攔在上面的水庫裏,為三峽工程攔沙。那麼,以前在枯水期開始的時候三峽工程要蓄滿221.5億立方米的水,現在這28座水庫聯合調度,就要攔截將近500億立方米的水,所以,它攔截的水是以前三峽工程一個工程的2倍多。」
第三個原因是三峽工程的清水下瀉,它挖深了長江幹流的河道,「抽幹」了沿江湖泊的蓄水,造成鄱陽湖等湖泊在枯水期更加缺水,而露出湖底。
王維洛說,「清水下瀉可能把原有的堤防掏空,或把原來的河道淤埋後在另外一個地方挖深一個河道,那麼,當枯水期的時候,水流比較小,水量基本在幹流的主河道裏,主河道越深,河灘上出現的沙灘就越大,我們看到長江大量的邊灘就流露出來了。」
「另外,原本長江水量的調節是靠長江幹流和沿江的湖泊(如鄱陽湖、洞庭湖等)的水量大家共同調節,長江水多的時候就補充這些湖泊,長江水少的時候,湖泊裏的水來補充長江。現在河道挖很深了,在枯水期的時候,長江水就進不了湖泊,而由於長江水位很低,湖泊的水都往低的地方流,往長江幹流裏面流,就『拉空』了沿江湖泊的水位,湖泊水面面積退縮,最終湖底朝天。」
在三峽大壩擬議修建之初,著名水利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痛陳三峽工程的危害,先後3次致書時任中共黨魁江澤民,指出根本不可修建這一禍國殃民的工程。黃萬里預言三峽高壩若修建,終將被迫炸掉。
但踏著「六四」學生鮮血上台的江澤民,急於與時任中共總理的李鵬結盟,鞏固其地位,力推三峽工程議案在人大通過。在一片爭論聲中江澤民等人強行拍板三峽工程上馬。李鵬在回憶錄中稱,1989年以後,所有關於三峽工程的重大決策,都由江澤民主持制定。
網絡熱傳,黃萬里預言三峽大壩將會出現十二種災難性後果:長江下遊幹堤崩岸;阻礙航運;移民問題;積淤問題;水質惡化;發電量不足;氣候異常;地震頻發;血吸蟲病蔓延;生態惡化;上遊水患嚴重;終將被迫炸掉。
三峽工程建成後,中國大陸自然災害不斷。大旱、高溫、洪水、地震等災禍頻發。早先許多專家預言的三峽工程危害正在一一兌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