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心情、一種感覺,不可捉摸、難以持久,但是每個人都想要它,追求它。
快樂經常和金錢掛鉤。比方說,一件衣服想了很久,好不容易買到手,感覺很滿足、很快樂;或者渴望一台電腦、一部手機,沒有它就不行,一旦到手就會馬上試用,簡直興奮得不行,想出去炫耀一番。這種快樂似乎沒有錢就很難做到。
遞減的快樂
根據專家們的解釋, 人類天生就有追尋立即可以滿足的本能、一種生存機制。比方說,飢渴時立即尋求飲食、危機時馬上尋求庇護等等。
然而我們的社會卻是一個以延遲滿足為主軸的社會。例如我們需要工資生活,必須得等到發薪的日子;去餐館或酒店用餐,必須耐心等待廚房烹煮等等,輪到自己才能享有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期待慾望獲得滿足的期間,延遲滿足通常會引起你更強烈的情緒反應,那種反應往往比獲得滿足時的興奮感還強。根據生理學家的研究,這是因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刺激大腦的快樂中樞的緣故。
當你熱衷於某事或某物時,你也正在享受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帶給你的好心情,而你渴望的事或物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終於得到自己夢想中的物品後,心裏的感覺也開始發生變化。幾個小時之後,發現之前的快樂和興奮開始遞減,沒有剛到手時那麼強了。
也就是說,這樣的快樂不能持久,只不過是大腦的快樂中樞享受了一次多巴胺的分泌而已。當多巴胺沒有了,接下來的沮喪就會使人不由自主地再去尋求新的刺激、新的快樂。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所謂「金錢買不到快樂」正是這個原因。
金錢能購買快樂嗎?
金錢確實買不到快樂,但是在尋求快樂的路上,金錢似乎還是能發揮作用的。
最近美國國國家科學院為了研究金錢與快樂的關係,找到兩組志願者,每人給了40美金;一組要他們拿錢去買自己想買的任何東西,另一組則是用錢去換取自由的時間,比方打電話叫外賣送到家裏以騰出煮飯的時間,或僱用清潔工清理房屋換取自己打掃的時間等等。
當志願者在一個10分制的測量表上填寫滿意度的時候,無一例外:用錢換取自由時間的一組比用錢買東西的一組滿意度更高。
換句話說,用錢換取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別人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會使自己的快樂增加;而想用金錢去買東西以獲得快樂的人,就長遠來看並沒有達到真正快樂的效果。結論是:真正讓人感到快樂的是擁有多少能夠自由運用的時間。
創造你的質量時間
正是質量時間(或高品質的時間,quality time)能對人的快樂做出貢獻,金錢只不過是讓人們獲得更多的質量時間的工具而已。所以根本上獲得快樂並不需要金錢,真正需要的是調整時間,使更多的時間成為質量時間。
每個人的一天都有24小時,女性的平均年齡是 81.2 歲,男性平均年齡是76.4 歲,多數人的一生所擁有的時間差不多。如果你已經開始感受到人生苦短,思考怎樣才能珍惜時間、擁有快樂的人生,那麼就讓你的每1小時、每1分鐘都成為質量時間。
重新安排生活方式,讓高質量的時間在你的生活中發揮真正的價值,如此也就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