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四十多年前來過香港表演,那是1976、77年,他在香港藝術中心表演《孫悟空大戰獨角牛王》!」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的團長張榑國自豪地說:「我爸爸來過,那我也要來呀。這次承蒙我們高雄文化局、歷史博物館所屬的皮影戲館跟香港偶影藝術中心合作,所以有機會來這邊表演,我也是很高興。也讓香港觀眾看看我們的皮影戲。」

張榑國出生在皮影世家,如今已是第六代傳人,今次來港參與交流展演,最希望能讓更多觀眾認識這一中華瑰寶。

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的團長張榑國表演皮影戲。(陳仲明/大紀元)
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的團長張榑國表演皮影戲。(陳仲明/大紀元)

帶上祖傳的皮影技藝,踏上訪港的旅途,東華皮影劇團張榑國團長和家人正延續父輩走過的路。能夠在香港以「偶」會友,與香港另一位資深木偶皮影師傅黃暉相遇,彼此均將出演偶戲作為家族事業,實屬難得。為期19日的影偶展覽,也將港台皮影、木偶的文化特色呈現在觀眾眼前,增進交流。

香港偶影藝術中心總監黃暉(左三)與訪港交流的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團長張榑國(左二)一家人合照。(受訪者提供)
香港偶影藝術中心總監黃暉(左三)與訪港交流的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團長張榑國(左二)一家人合照。(受訪者提供)

帶上祖傳的皮影技藝,踏上訪港的旅途,東華皮影劇團張榑國團長(左三)和家人們正延續父輩走過的路。(陳仲明/大紀元)
帶上祖傳的皮影技藝,踏上訪港的旅途,東華皮影劇團張榑國團長(左三)和家人們正延續父輩走過的路。(陳仲明/大紀元)

堅持傳統 子承父業

提及家中仍保留的皮影劇本,張榑國感慨道:「我家還保持著很多一百多年前的老劇本,我的老祖宗,很有想法,以前都是手抄本,他會寫下道光幾年抄、光緒幾年抄的,無形之中就變成重要的寶。」

今次的「影光熠熠」展覽中,便展出了張榑國爺爺張叫「德興班」時期的《西遊記》手抄本。百年沿襲至今,東華皮影劇團仍表演著經典皮影劇目,所用的製作工藝、表演技藝也是祖宗留傳下來的。

今次的「影光熠熠」展覽中,展出了張榑國的爺爺張叫「德興班」時期的《西遊記》手抄本。(陳仲明/大紀元)
今次的「影光熠熠」展覽中,展出了張榑國的爺爺張叫「德興班」時期的《西遊記》手抄本。(陳仲明/大紀元)

張榑國感恩父輩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家族承傳下來的文化,將所有的器材、劇本保存良好,自己與子女也倍感珍惜,願意投身家族事業。

張榑國說:「因為是家傳的,無形中我爸爸,我哥哥等於是我的老師了。現在我兒子,我孫子也是這樣子,我出去表演他們就跟著我,無形中也就接觸到。所以將來的話,我的兒子、孫子自然而然就會了,不用教。」

皮影融合多元工藝

張榑國展示手中的皮影戲偶,表示製作工藝也是祖傳工夫:「演皮影戲的人要有一點繪畫的天賦,我們家族有這個天賦。我們按照構思去做那個戲偶,不像布袋戲,布袋戲有現成的可以買。有的戲團負責人,他不會做那個戲偶,他們主要買現成的。但皮影戲負責人還會做繪畫,還會做這個戲偶,不一樣。」

今次來港演出經典劇目《西遊記》,東華皮影劇團帶來了經典的皮影角色——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鐵扇公主、牛魔王等,這些皮影都是張氏家族人手製作,從選用牛皮,到裁切、繪製,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細的工夫。

張榑國介紹:「以前戲偶,我們這是傳統牛皮去做的。但現在因為環保的關係,在台灣已經很少有這個傳統,現在都是靠進口的,像越南、大陸的牛皮。但是大陸的皮比較薄,台灣的比較厚,比較厚的較好操作,比較薄的話,演起來會飄,差別就在這裏。」

經典《西遊記》皮影戲。(陳溪/大紀元)
經典《西遊記》皮影戲。(陳溪/大紀元)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所屬的皮影戲館來港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所屬的皮影戲館來港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談及香港與台灣皮影戲偶的分別,張榑國表示造型方面有所不同,香港戲偶觀賞性較強,造型精緻,但活動力就不如台灣戲偶強。台灣戲偶在表演中會運用許多武打的動作,如翻筋斗等,運動幅度較大,因此在雕刻方面則不會做得太精細,以實用性為主。

高雄市皮影戲館展區特別展出了傳統製作皮影戲偶的工具。(陳仲明/大紀元)
高雄市皮影戲館展區特別展出了傳統製作皮影戲偶的工具。(陳仲明/大紀元)

東華皮影劇團堅持使用現場演奏,用銅鑼、鼓器伴奏。(曾蓮/大紀元)
東華皮影劇團堅持使用現場演奏,用銅鑼、鼓器伴奏。(曾蓮/大紀元)

而現場聲效方面,東華皮影劇團堅持使用現場演奏,用銅鑼、鼓器、胡琴伴奏:「我們還是現場伴奏,用傳統的鑼鼓樂。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改成播放現代音樂,但是因為我們是堅持傳統的,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還是堅持傳統。」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公共服務部代理主任郝元圓。(陳仲明/大紀元)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公共服務部代理主任郝元圓。(陳仲明/大紀元)

台灣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公共服務部代理主任郝元圓介紹,在本次展覽中,高雄市皮影戲館展區特別展出了傳統製作皮影戲偶的工具,並詳細列明了皮影製作的五大工序:製皮、刻製、染色、熨燙、定綴與裝桿。

張榑國分享,過往的戲偶通常只有紅、綠、黑三色,用食用染料製成,但現在已轉為化學染料,顏色也比以往豐富了許多。尺寸方面,過去的戲偶只有一尺(約35厘米),如今東華皮影劇團的戲偶有兩尺(約55厘米),原因是在二戰後,台灣的皮影戲蓬勃發展,觀眾很多,太小的戲偶,觀眾看不清楚。為了給觀眾更好的觀戲體驗,張榑國的父親張德成改良了戲偶,將尺寸由一尺改為兩尺,將過去側邊單目的五分臉改成半側面雙目的七分臉,顏色上也在過往紅、綠、黑三色的基礎上再增加橙、藍、紫等顏色,使戲偶的表現力更強。

從台灣廟會到世界舞台

一個小小的戲箱,裏面所承載的卻是大大的世界,神話傳說、歷史典故、近代故事都可以在戲台上展現。張氏家族對皮影戲的堅持,已將近兩個世紀,自張狀(1820-1873年)創立「德興班」以來,到張德成(1920-1995年)接棒後更名為「東華皮影劇團」,創造了皮影戲的黃金時代。

張榑國回憶,兒時隨著父親去廟會表演,一場戲要演五個小時,從夜晚一直演到午夜一、兩點,在廟會的演出以酬神為主。在鄉下交通不便,觀眾也一直留下看演出至完結。如今的廟會演出,劇團已盡量縮減至兩個小時,一來五小時的表演人力不足,二來現代人已無此耐性看那麼長的皮影戲。而在一般的文化演出中,劇團則將精選最精華的部份表演,在約40分鐘內與觀眾分享。

張榑國的女兒張淑涵負責劇團的營運,她表示當前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行業也應該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演出的地點也不僅僅局限在廟會,劇團也獲邀在文化中心、劇場、社區、公司,甚至郵輪上表演,讓傳統皮影戲在不同的舞台上呈現給觀眾欣賞。演出地域也「衝出台灣」,獲邀前往美國、日本、菲律賓、南韓、土耳其、哥斯達黎加演出,好評連連。

讓張榑國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南韓的交流演出,觀眾聽不懂中文,現場便有韓國老師主動擔任同聲傳譯,方便觀眾理解劇情。在南韓演出的地點設在體育館,觀眾有上千人,這是劇團最盛大的一次交流演出。張榑國很珍惜每一次在國際上的表演機會,希望能夠透過每一次表演,讓更多人認識傳統皮影戲的精髓。

展演活動期間的皮影DIY工作坊,深受小朋友們歡迎。(受訪者提供)
展演活動期間的皮影DIY工作坊,深受小朋友們歡迎。(受訪者提供)

*********

張榑國認真地說:「台灣只有我們這個團,從來沒有間斷過(演出)。老祖宗留下來的,不能少!就算是表演,也是一種職業。」眼見子女為皮影演出和推廣的付出,張榑國也看到了希望,他不害怕自己家族的手藝無人繼承,也感恩家人對皮影戲的堅持,同時歷史博物館的皮影戲館的支持,令東華皮影劇團從台灣走向世界。◇

資深木偶皮影師傅黃暉在開幕禮上介紹今次的展覽。(陳溪/大紀元)
資深木偶皮影師傅黃暉在開幕禮上介紹今次的展覽。(陳溪/大紀元)

展覽資訊

「影光熠熠」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

展覽簡介:香港偶影藝術中心與高雄市皮影戲館合作,舉辦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展覽為期19日,以「影光熠熠」為題展出台、港各式傳統經典戲偶、樂器、劇本等,將台、港偶戲文化精髓與觀眾分享,希望提升台、港兩地在偶戲研究與民俗文化的互相認識。

日期:2019年11月1日至11月19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1藝廊入口

「影光熠熠」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期間,展出多個黃暉師傅的珍藏品,包括金光閃閃的掌中木偶戲台。(陳仲明/大紀元)
「影光熠熠」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期間,展出多個黃暉師傅的珍藏品,包括金光閃閃的掌中木偶戲台。(陳仲明/大紀元)

杖頭木偶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杖頭木偶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提線木偶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提線木偶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提線木偶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提線木偶展覽。(陳仲明/大紀元)

黃暉師傅的皮影道具。(陳仲明/大紀元)
黃暉師傅的皮影道具。(陳仲明/大紀元)

資深木偶皮影師傅黃暉表演提線木偶劇「馬騮也瘋狂」。(陳溪/大紀元)
資深木偶皮影師傅黃暉表演提線木偶劇「馬騮也瘋狂」。(陳溪/大紀元)

「影光熠熠」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地點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1藝廊。(陳仲明/大紀元)
「影光熠熠」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地點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1藝廊。(陳仲明/大紀元)

「影光熠熠」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陳仲明/大紀元)
「影光熠熠」港台影偶藝術交流展。(陳仲明/大紀元)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