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10月14日揭曉,美國學者巴納吉、法國裔美籍經濟學家杜芙洛和美國哈佛大學發展經濟學家克雷默共獲殊榮。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三位學者開創了減輕全球貧困的實驗方法,並分析了減少貧困的不同政策之間的成本效益。三人都畢業於美國名校。

諾貝爾經濟委員會委員斯文森(Jakob Svensson)表示:「新的實驗方法用關鍵的方式推動了研究前沿。首先,它幫助我們確定導致貧困的原因。 第二,它幫助我們得出了有關消除全球貧困的政策結論。 最後做了有助於對減少全球貧困、同政策方案間的成本效益分析。」

這3位科學家都是非牟利組織「貧困行動創新」(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的成員,為消除全球貧窮而努力,他們將共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90萬美元)的獎金。

印度裔美國學者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全球100強思想家之一。46歲的法國經濟學家杜弗洛(Esther Duflo),是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兩人經過15年實證調查,寫成《貧窮的本質:我們為甚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探究了窮人無法擺脫貧窮的原因。這本書獲得了「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s)。

今年54歲的美國發展經濟學家克雷默(Michael Kremer)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領袖之一,他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在該校任教,也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他曾獲得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hip),並被世界經濟論壇提名為「青年領袖」人選之一。

1993年克雷默提出著名的經濟學理論「O型環經濟生產理論」,這一理論受到1986年美國挑戰者穿梭機發射事故的啟發,有助於解釋人才流失和國際經濟的差距。克雷默著有《Strong Medicine: Creating Incentives for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Neglected Diseases》一書。

去年,耶魯大學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因將氣候變遷整合入宏觀經濟分析的成就,與紐約大學教授羅莫(Paul Romer)共獲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羅莫的貢獻是將科技創新納入宏觀經濟因素。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與和平獎得主已經分別從10月7到11日陸續出爐,14日公佈經濟學獎得主,標誌著2019年諾貝爾頒獎季的完美落幕。◇

經濟學獎小知識

‧1968年設立

‧1969年首次頒發

‧至2019年已頒發51次,共84人獲獎

‧歷屆得主(含此次)共有2名女性獲獎,一名是2009年得主之一歐斯壯(Elinor Ostrom),另一名是2019年得主之一杜芙洛(Esther Duflo)

‧有史以來最年輕得主:杜芙洛,46歲

‧有史以來最年老得主:2007年獲獎的赫維茨(Leonid Hurwicz),90歲

資料來源:諾貝爾獎網頁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