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擬從9月1日對價值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徵稅清單將正式切入直接消費品,如:手機、電腦、服裝、玩具以及鞋類。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6月下旬已完成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的聽證,這份商品徵稅清單近140頁長,幾乎涵蓋了上一波關稅未列入的民生產品,但藥品、某些藥品原料、部份醫療產品、稀土材料和關鍵礦物被排除在外。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聽取美方貿易代表團簡報後,於8月1日發推文說,將從9月1日起,對剩下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

中美貿易談判繼5月中方撕毀協議破局後,6月的中美首腦會面雖指明方向、但未能縫合分歧。最新的一輪貿易談判7月31日在上海結束,仍無聯合聲明,雙方僅表態,9月將在美舉行下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

跟貿易談判幾乎同時,特朗普警告中方,不要想繼續拖延,把談判拖到2020年總統大選後。到8月1日,聽取貿易代表團簡報後,特朗普更是連發四則推文、歷數中共承諾卻不兌現的事宜,宣佈美方將繼續推進對餘下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進程。

「我們原以為三個月前我們就與中方達成了協議,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中共)決定在簽署協議之前重新談判。」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

同時,特朗普列舉了近期中共光承諾、不兌現的事宜。「最近,中方同意大量從美國購買農產品,但它們沒有這樣做(兌現承諾)。此外,我的朋友習主席說,他將停止向美國出售芬太尼——這事也沒有發生,許多美國人繼續(因攝入過量芬太尼)死亡!」

特朗普接著寫道:「貿易談判仍在繼續,在會談期間,美國將於9月1日開始對來自中國剩餘的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稅。這不包括之前已經對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25%的關稅。」

美對華分三波加徵關稅

從2018年以來,美國已分三波對華加徵關稅,商品徵稅清單選擇除有針對性外,更是經過細緻考慮。

如表1所示,特朗普政府最早一波500億美元關稅清單主要是對機械以及電子產品進行徵稅,加稅對像分別為180億美元以及171億美元。第一波加徵關稅是在2018年完成的。

第二波2,000億美元關稅清單針對的是耐用品,比如:傢俬(292億美元)、電話設備(229億美元)、金屬製品(160億美元)以及其它電子產品(157億美元)。這類商品購買彈性較大、價格高,消費者可以少買或者推遲消費、繼續使用舊的。

第二波加徵關稅分兩步,首先是2018年加徵10%的關稅稅率,在阿根廷的G20峰會兩國首腦會晤後、美方暫緩提高關稅稅率;2019年4月,雙方均表態接近簽署貿易協定,但5月初中方突然撕毀協議,從150頁協議內容刪減至105頁,美方認為中方是要推倒重談,於是宣佈推進暫緩的加稅進程,提高關稅稅率至25%。

最後一波剩餘約3,000億美元的對華關稅清單將正式切入直接消費品,比如:手機(446億美元)、電腦(411億美元)、服裝類(352億美元)、玩具(255億美元)、鞋類(143億美元)。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已在6月下旬完成對最後一波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的聽證。這份商品徵稅清單近140頁長,幾乎涵蓋了上一波關稅未列入的民生產品,但不包括藥品、某些藥品原料、部份醫療產品、稀土材料和關鍵礦物。

此外,USTR此前對中國商品加稅命令中,同意排除的產品項目,不會受到影響。

幾天後,特朗普與習近平6月底在日本大阪的G20峰會期間會面,雙方同意重啟談判,美方也同意暫時不推進3,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而中方是一直希望說服美方取消現行的所有關稅。

按照特朗普周四的最新推文,美方將在9月1日對剩下的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後續是否會取消關稅,或提高關稅稅率尚未可知。

自去年7月中美貿易關稅戰開打後到目前為止,美國已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懲罰性關稅,中方則對1,100億美元美國商品課徵5%到25%不等的報復性關稅。

表1  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清單(單位:10億美元)

中國進口商品清單 500億美元 2,000億美元 餘下約3,000億美元
食物和農產品   6 1
工業品 
化學品 0 9.9 5.1
塑膠製品 2.2 9.8 7.9
木製品和紙製品   6.7 3
毛皮   7.4 0
金屬製品 0.9 16 8.6
紡織品
服裝類     35.2
鞋類     14.3
其它紡織品   5.3 2.2
玩具     25.5
傢俬   29.2 2.7
機械製品
電腦 1.5 7.9 41.1
印刷機 0.8 0.1 5.3
冷氣機   1.8 0.8
雪櫃   0.5 1.6
其它機械製品 15.2 27 6.1
電子產品
手機     44.6
電話設備   22.9  
電視和監控設備   0.1  11.4
照相機 0.8 1.9 3.3
電熱器   1.2  4.1
其它消費類電子產品 1.6 7 8.6
其它電子產品 14.7 15.7 9.2
汽車、單車及配件 2.2 11.6 0.8
可視以及醫學設備 5.1 1.4 5.5
其它 1.1 6.7 15.6
總和 46.6 197.2 261.9

(來源:美國商務部。大紀元製表)

分析:美對華加徵關稅的商品選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曾公開對華關稅清單甄選以及豁免申請流程,所遵循的基本幾個原則:按照徵收關稅對美消費者的可能影響以及有無替代來源國等因素,從小到大排序進行篩選;同時,剔除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破壞的特定產品(主要是消費品)。

準確說,美國對華祭出的加徵關稅清單做了精心挑選,非「拍腦袋決策」,更不是以傷害中國為目標。但因中美多年的貿易不平衡,美國作為買方、持有的貿易逆差此時「劣勢變優勢」,有足夠彈藥對待中共的報復清單。

若對比中共的兩輪報復清單,第一次500億美元清單就直接把民生產品、生活必需品包括進去,比如:動植物產品、水產品、食品、飲料等,此外還有汽車及零部件、化工品、能源產品和醫療設備等。

美國大豆首當其衝受到衝擊,2018年連續多月對華出口減為零。美國中西部的大豆產區是傳統的共和黨票倉,中共意圖藉此影響選民投票、阻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勝。近日更有消息傳出,中共不希望特朗普連任,已對美國制定了四種武器。

到第二次的600億美元報復清單則更甚,中共加入了更多肉類、小麥、葡萄酒和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電腦、B超診斷儀等機械產品也在其中。

中國作為農業淨進口國,很多進口的農產品為日常消費品, 不管價格高低,消費者都須購足數量。

中共對這些關係民生和能源的、缺乏彈性且無法替代的商品加關稅,緣於它們屬於美國出口中國的重要商品種類;但是,雖然加稅短期內可能對美國農業和能源行業造成傷害,但始終有一點,現實的產業結構決定了中國老百姓是最終買單人。

因中國是買方市場、美國是賣方市場,在貿易均衡的情況下,從來都是賣方佔上風。英國《經濟學人》對美國加徵的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25%)分析後發現,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可能需要承擔約5%的關稅,而中國則需要承擔20%;同時,關稅導致中國出口量最高下降42%。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費和中國研究項目主任張克斯(Christopher K. Johnson)2018年5月曾撰文分析中美兩國背後的大國博弈,他表示,特朗普政府指出的中共在貿易上的不公平做法以及違反競爭的貿易措施都是對的。

他希望,特朗普政府在具體實施時更要看準時機,了解中共國內的形勢或能讓美方獲得更有力的談判槓桿。「中共不可能處理國內這些非常緊迫的優先事宜,同時又能應對美國對華出口形勢造成的巨大不確定性。」張克斯寫道。

自6月以來,香港民眾反送中事件引發大規模和平抗議活動,因香港的特殊國際地位吸引全球政界、商界以及媒體界的密切關注,讓中共當局對「香港問題」焦頭爛額,既擔憂事態升級不可控,又處心積慮搞小動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