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已經持續一年多,目前雙方雖然重啟談判,但分歧仍大,未來貿易戰有何結果尚未可知,不過,因貿易戰引發的三件事已經無法逆轉。

自去年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以來,美方已經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懲罰性關稅,中方則對1100億美元美國商品徵收5%到25%不等的報復性關稅。

今年5月初,因中共對談好的協議內容反悔,貿易戰升級,談判陷入僵局;6月底,習特會在日本大阪召開,雙方同意重啟談判,目前已經進行兩輪高級官員電話會談。7月30日和31日,中美將在上海舉行習特會後首次面對面高級會談。白宮發表聲明說,會談涉及七大議題。

雙方目前分歧仍在,但無論貿易戰和貿易談判的進展和結果如何,美國政商界和中共打交道的態度,外企轉移出中國、全球供應鏈重塑,以及華為海外擴張野心受重創這三件事幾乎無法逆轉。

自去年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以來,美方已經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懲罰性關稅,中方則對1100億美元美國商品徵收5%到25%不等的報復性關稅。圖為青島一個港口。(STR/AFP/Getty Images)
自去年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以來,美方已經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懲罰性關稅,中方則對1100億美元美國商品徵收5%到25%不等的報復性關稅。圖為青島一個港口。(STR/AFP/Getty Images)


一、美政商界逐步看清中共 和中企打交道更謹慎

華盛頓智囊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對NBC表示,中美之間科技戰不會停止。

他說:「(美國)政界和商界對中國(中共)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中共)所做的一切,包括企業間諜活動、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讓(美國)公司有點緊張。他們仍然希望與中國做生意,但他們會謹慎得多。」

無論在美國科技公司是否知情的前提下,中共利用美國技術發展軍事能力或在國內監視能力,現在是華府要當心的頭等大事。對美國科技公司及其客戶、合作夥伴和人員的審查可能會加劇,華為案例只是其中之一。

今年5月15日,美國政府以國安原因,將華為列入商務部出口管制黑名單至今。

中共推廣軍民兩用技術 美企需更小心

「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經營環境現在已經高度政治化」,智囊外交關係委員會新興技術和國家安全主席亞當·西格爾(Adam Segal)對NBC說,「他們必須對中共(對美國技術)的潛在用途以及他們參與的技術類型更加敏感。」

谷歌在中國的人工智能工作引起五角大樓的批評,美國國會議員對微軟與中共軍隊管理的中國大學合作的報道也表示憤怒。

加州晶片製造商「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簡稱AMD)與為超級電腦製造晶片的中共軍事承包商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也受美國到國會和政府密切關注。上個月,美國商務部發佈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將有效解除AMD及其中國合資企業的關係。

美國公司(包括遵守出口管制的公司)都面臨許多技術是「雙重用途」,涉及軍事和民間應用的情況。

出口管制是「基於出口商和收件人對誠信合規的假設」,律師事務所摩根‧劉易斯(Morgan Lewis)專門從事貿易和國家安全的合夥人肯尼斯·努內坎普(Kenneth Nunnenkamp)對NBC說。

出口軍民兩用技術的美國公司必須驗證這些技術不會被用於惡意目的,且需要獲得買方的保證。

5月27日,全球第二大晶片製造商「超微半導體」(AMD)高管表示,未來不再將技術轉移給中國合資夥伴。(NORBERT MILLAUER/AFP/Getty Images)
5月27日,全球第二大晶片製造商「超微半導體」(AMD)高管表示,未來不再將技術轉移給中國合資夥伴。(NORBERT MILLAUER/AFP/Getty Images)


和中企打交道 不僅要合規 還需考慮道德因素

即使對於遵守出口管制規則的公司,進入中國國內監控市場,也會伴隨著聲譽風險。

「現在公司內部正在進行一種關於法律要求事宜的清算,即使法律上沒有要求,還有道德考慮因素。」智囊「新美國」(New America)的中國和技術專家山姆·薩克斯(Samm Sacks)說。

「令人深感不安的是,美國公司選擇與中國(中共)政府做生意,它(中共)在繼續擴大其大規模監控瞄準自己的人民。」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告訴NBC新聞。

他說:「美國公司應重新考慮其在幫助中國(中共)侵犯人權,以及幫助中共努力取代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方面的作用。」

阿肯色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今年2月表示,美國也需要制裁那些為中共製造迫害工具的公司,比如由國家控制的監控設備生產商海康威視和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同時,美國必須阻止本國公司幫助中國(中共)打造這個「邪惡帝國」,比如正在中國從事尖端人工智能研究的谷歌公司,以及生產DNA測序儀的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後者的產品幫助中國(中共)建立少數民族基因數據庫。

參議員魯比奧說:「美國公司應重新考慮其在幫助中國(中共)侵犯人權,以及幫助中共努力取代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方面的作用。」(Mark Wilson/Getty Images)
參議員魯比奧說:「美國公司應重新考慮其在幫助中國(中共)侵犯人權,以及幫助中共努力取代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方面的作用。」(Mark Wilson/Getty Images)


2月20日,美國麻薩諸塞州生物技術巨頭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決定停止在新疆銷售其基因測序設備。《華爾街日報》報道,賽默飛世爾科技表示,停止銷售的決定符合其價值觀、道德規範和政策,並強調該公司認識到要考慮其公司產品被客戶如何使用,或可能被使用的重要性。

美國政府監督並未阻止公司和企業家在中國開展業務, 但專家表示,制定全行業的責任使用原則會讓美國科技公司明白與中方的合作程度是否可以接受。

國家安全倡導組織「保衛民主聯盟」(Alliance for Securing Democracy)技術專家林德賽·格曼(Lindsay Gorman)說:「對於甚麼程度的參與是可行的,有一些原則對於確保我們的技術不會落入正在破壞人權的人手中是至關重要的。」

二、華為安全風險廣為人知 海外擴張野心受重創

自從去年貿易戰開始、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以及美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禁止華為5G以來,華為及其設備造成的國家安全隱患一直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

分析認為,因為華為嚴重依賴美國技術,即使白宮放寬出口禁令,華為能獲得的技術和產品也是有限的,且華為和中共的關係,以及華為設備漏洞和安全隱患等依然是媒體關注熱點,未來對華為所作所為的報道將持續出現。

無論貿易戰結果如何,華為安全風險已為世人所知。

媒體持續曝光華為設備漏洞和華為不當行為

因為華為成為焦點話題,半年多來,世界媒體多有曝光華為和中共軍方、政府的密切關係,以及華為產品存在的漏洞和後門。

今年6月底,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網絡安全公司Finite State完成一份最新調查報告,研究人員發現華為所生產的企業網絡各項設備,近10,000個固件(firmware,又譯韌體)映像(image)被編碼進超過500個產品中,逾50%至少包含一個會被入侵的漏洞。

結論是華為製造的電信設備比競爭對手的設備,更容易被黑客惡意入侵。

美媒獲得的華為內部文件顯示,華為幫助北韓政權打造和維護無線網絡。(HECTOR RETAMAL/AFP)
美媒獲得的華為內部文件顯示,華為幫助北韓政權打造和維護無線網絡。(HECTOR RETAMAL/AFP)


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5日披露了英國外交政策智囊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簡稱HJS)的最新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對華為員工的簡歷進行分析後發現,華為與這些中共機構的關係要比之前認為的要密切得多,甚至有華為員工曾當過中共國安部特工。

研究主持人越南富布賴特大學(Fulbright University Vietnam)副教授克里斯托弗‧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7月7日對外發表聲明說,已將華為的相關數據提供給一些國家政府,也願意將其提供給希望(對華為)進行分析的國家政府。

他還表示,後續還有更多(There is a lot more to come)。

7月22日,根據《華盛頓郵報》獲得的華為內部文件以及知情人士的消息,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多年來秘密幫助北韓政權打造和維護北韓的商業無線網絡。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對北韓的制裁,引發關注。

針對華為和北韓的關係,特朗普表7月22日表示,「我們將必須查明。」

即使放鬆出口管制 美方對華為5G立場不變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68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導致包括谷歌、ARM等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對華為斷供,對華為造成重創。

彭博社6月16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華為高管預測今年該公司智能手機海外出貨量將減少40%到60%;6月17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禁令使得華為營收減少數百億美元。

受出口管制影響,華為旗下的美國研究機構「Futurewei Technologies」自7月22日起開始進行裁員,預計裁員人數逾600人。Futurewei在美國共有850名員工。

美國一直試圖限制盟友在建設5G網絡時使用華為等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的技術,因為擔心中共會利用華為開展間諜活動。(Getty Images)
美國一直試圖限制盟友在建設5G網絡時使用華為等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的技術,因為擔心中共會利用華為開展間諜活動。(Getty Images)


6月底習特會後,特朗普政府表示放寬對華為不涉及國家安全的產品出口,7月22日,美國七大高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在白宮同特朗普會面,表示「強力支持」特朗普政策,包括對華為的通信設備採購和銷售的國家安全限制;並希望在向華為開放銷售不涉國家安全的設備方面,商務部加快處理申請程序。

分析認為,即使華為可以購買一些美國商品,但一些關鍵技術產品已經不可能觸及;且因為禁令失去的市場也很難挽回。

路透社報道,大約十幾家美國鄉村電信營運商正在與華為最大競爭對手愛立信(Ericsson)和諾基亞(Nokia)討論,以替代他們的華為設備。

諾基亞董事弗德瑞克‧吉倫(Federico Guillen)表示,越來越多消費者洽購諾基亞的設備,建設5G核心網絡,部份是用來取代現有供應商。

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7月2日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習近平要求美方為華為開放部份禁令。但重要的是,美國有關華為在美發展5G方面的政策沒有改變。

歐盟一位高級官員7月19日表示,在5G問題上,歐盟不能忽視中共的《國家情報法》,該法要求中國公民和企業支持中共收集情報信息。

美國科技媒體網站「邊緣」(The Verge)近日發表弗拉德‧薩沃夫(Vlad Savov)題為「特朗普華為禁令 中共反擊無好選擇」(China has no good options for retaliating against Trump』s Huawei ban)的文章。薩沃夫認為,特朗普總統通過禁止美國公司與華為開展業務,使華為禁令成為科技史上最大的事件,華為從5G世界熱門的潛在供應商變成了一家身陷絕境、寸步難行的企業。中共的命運與華為類似。

薩沃夫在文中說,美國用禁令迫使中共關注一點,就是美國對兩國現有貿易關係很不滿。他採訪的兩名中國觀察專家認為,中方非常在意美國的貿易限制,因為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且兩名專家都認為,面對華為困境,中共幾乎已束手無策。

三、外企大批出走中國 全球供應鏈調整無法逆轉

持續將近一年的中美貿易戰雖然尚未結束,特朗普總統已取得重大勝利,全球許多行業的公司正在重新安排供應鏈,將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其它國家。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7月19日告訴CNBC,很多公司正在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來,公司不會等到中美貿易戰解決之後再轉移供應鏈。

《日經亞洲評論》7月18日報道,從蘋果公司到任天堂,再到戴爾等50多家跨國公司為了避開美國對中共不公平貿易祭出的大稅率懲罰性關稅,加快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的步伐。

芬克說:「人們不會等待,公司不等著看結果如何。」

在質量控制和供應鏈審核機構啟邁QIMA的調查中,80%的美國公司和67%的基於歐盟國家的公司正在離開中國。示意圖。(STR/AFP/Getty Images)
在質量控制和供應鏈審核機構啟邁QIMA的調查中,80%的美國公司和67%的基於歐盟國家的公司正在離開中國。示意圖。(STR/AFP/Getty Images)


在質量控制和供應鏈審核機構「啟邁QIMA」的調查中,80%的美國公司和67%的歐盟公司正在離開中國。

「一旦你搬家,你就不會回去了。」 美國傢俬製造商Lovesac的尼爾森對《華日》說。

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出口貿易商號「利豐」的行政總裁馮裕鈞對彭博新聞說,美國客戶提出希望利豐將生產移出中國。利豐也認為,長期依賴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供應鏈的情況,正在發生永久性的改變。

全球牛仔褲製造廠如興公司4月24日表示,美系客戶要求他們離開中國大陸,中美貿易戰讓美系客戶要求他們轉移生產基地,這已是不可逆轉的事情。

美國服裝與鞋業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執行副總裁史蒂芬·拉馬爾(Steve Lamar)告訴美國之音,關稅使得許多成員都打算將供應鏈遷出中國,或是至少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他說,即使中美籤署了協議,外企遷出中國的趨勢還會繼續。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也對美國之音說,中國(中共)政府除了儘早達成協議,沒有更好的選擇解決外企遷移的問題。他說: 「你現在能做的就是止血。你不可能再將他們(企業)搬回了。這是不會發生的。如果中國同意與美國達成協議,這個過程可能會減慢很多。但是,你再也無法把魔鬼裝進瓶子裏(取自《漁夫的故事》)。我想,跨國公司永遠都會對他們的中國生產有那麼一點懷疑,認為他們在中國的生產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安全。」

中國最近報告其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僅有6.2%。根據中共統計局數據,這是至少27年來最低水平。特朗普認為,供應鏈轉移是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之一。

公司生產線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符合特朗普政府部份官員的期待,因為他們擔心對中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可能會使美國應對中共全球擴張野心的戰略受到限制,而脫鉤則是應對北京更強大且更具侵略性全球擴張的有效方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