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底的上水古洞煙寮區義和堂,鼓聲陣陣,當日為「香港北麒麟隊」成立典禮,一位神采奕奕的武術師傅正指導一班青少年舞動北麒麟的技藝,年近七旬的他談話中氣十足,談及武步時更即場示範,身手敏捷,這位師傅正是香港北麒麟的首創者——駱桂平師傅。
精通舞動各類瑞獸的他,本身也是武術師傅,十幾歲拜師習武,二十多歲起便已開辦武館授徒,以教授洪拳為主,但也會因材施教,在長拳、短拳、套拳、自由搏擊方面都有自己的教學心得。他相信習武者需重禮節、下苦功,「武德」更是習武者最不可或缺的一環。
初聞駱桂平師傅的大名,是在傳統文化藝術紮作師冒卓祺的訪談中,冒卓祺憶述十多歲在大埔讀中學時,向大埔區「羅旁紀念國術體育總會」的駱師傅學習舞獅,期間幫助修補獅頭,勤奮自學,從而漸漸掌握了紮作技藝,駱師傅正是他的啟蒙恩師。
駱師傅亦十分欣賞冒卓祺的勤力好學,為擁有這樣一個有心堅持傳統紮作技藝的徒弟感到自豪。駱師傅並非紮作師傅,當年所經營的武館以教授拳術、舞獅等為主,他更願意稱自己的武館為「學校」,相信授徒不僅僅是學習武術技藝,更是育人的場所。
天份加汗水習武 廿六歲辦武館
自小就喜歡學習各類拳法、舞獅的駱桂平,少年時期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兄弟拜在大埔區的一位洪拳師傅羅旁為師,學習舞獅步法,更一同組建獅隊,參與三月廿三的天后誕賀誕活動。
駱桂平自小對搏擊、拳法就有天份,無論是長拳還是短拳都能快速掌握技能,但以習練洪拳為主。年紀輕輕的他意氣風發,路見不平則出手相救。他在二十來歲時曾擔任水警約兩年,因有感不適合當差而辭工,後來決定自行開辦武館,以自己擅長的拳法謀生。
一九七七年,「羅旁紀念國術體育總會」成立,由他的一位師兄提供的村屋為場地,開始了他的教武生涯。取名「羅旁」,是為了紀念他的師傅羅旁。羅師傅從廣州來港,經營木材生意,長於洪拳,可惜於七十年代辭世。駱師傅承傳他的拳術,開辦武館,盡力經營。
只有二十六歲的駱師傅,究竟要如何令前來學師者信服?駱師傅分享,全憑自己的勤奮、能力與待人的態度。他回憶,當年他每天要練基本功六小時,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每一個動作都要求自己做到位,因此在武藝上他相信自己能夠處於不敗的地位。面對來「踢館」(到武館挑釁)的人,他不卑不亢,以理服人,也用自己的能力令他人心服口服。
「武德」至上 禮為先
對前來學師者,駱師傅有自己一套教武理念,他相信「武德」是慢慢栽培出來的,一代傳一代。他更願意稱自己的武館為「學校」,他相信「禮貌」是對徒弟最基本的要求,絕不能以強凌弱,不可強出頭。他告訴徒弟,要學會收斂,真的遇到被欺負的時候,應該報警、跟父母說,不要自己用武力解決,學武目的是學修為。
駱師傅分享:「尊祖尊師尊父母,學仁學義學功夫。禮多人不怪,以我們打武仔來說,最重要的是禮貌,練武也是,武術的謙虛,是不能夠以強凌弱的。武德,武德好不好就是你個人的修為,沒有武德就不能夠服眾。」
下苦功方能成器
駱師傅介紹,前來學習的徒弟有三類,而他也將徒弟分為三等,最上等的徒弟是自願前來,真的有心學武術;中等徒弟則是跟風者,見到別人學習也來嘗試;下等徒弟則是家人要求他學習,自己並沒有心去學。
問及學武的「秘訣」,駱師傅提到「從心而發」最重要,是否有心學習是學武的第一步,當自己有了興趣,願意下苦功學,這就是最寶貴的。駱師傅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果飲一支啤酒,看下電視就會練得好嗎?我的徒弟是受過很痛苦的訓練的,因為他們要總是上來跟我搏擊。學功夫要在水面學,在岸上學是學不到的。」他所指的「水面」,意思是用最真實的搏擊情境學習,不能隔岸觀火,他相信只有透過實戰經驗,願意下苦功練習,方能成器。
* * * * * * * * *
駱師傅為人低調、謙遜有禮,幾十年來很少接受傳媒訪問,但他常常以自己的徒弟、徒孫為榮,如著名紮作師傅冒卓祺、多次獲得武術比賽「南拳」冠軍的蔡鎮雄、曾獲二零一七年世界自由搏擊賽冠軍的劉偉棠、二零一七首屆世界客家麒麟大賽金獎的劉銘豐等等。因年事已高及身體狀況欠佳,由駱師傅所創的「羅旁紀念國術體育總會」於二零一六年結業,但他依然十分關心徒弟、徒孫,近日再次獲邀為新成立的「香港北麒麟隊」傳授舞麒麟技藝,盼能將「武德」代代傳承。◇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