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共最高法院法官因檔案被盜要拍短片以求自保引發海嘯,到中共拘捕13名加拿大公民報復華為太子女孟晚舟在加被捕,而中共司法部4日稱,「中國是法治國家,問題的處理都是依法進行的。」再次引輿論大嘩。
《蘋果日報》評論說:「官員們念叨慣了中國是法治國家,就把這一幻覺當真相。但鴉片吸多了、上癮了,不只有幻覺,更可能致命。」
該評論說:「中共一邊高叫依憲治國、依法治國,另一邊又反對憲政,謂之為歪路、邪路;一邊高叫中共要依法執政,另一邊又加快把黨的領導制度化、法律化,甚至修訂《憲法》時恢復文革做法,把中共的領導地位寫入《憲法》條文……」
最高院有賊?一串問號無解
而此前,中共最高法院的法官因檔案被盜為求自保,拍短片在網絡瘋傳。《金融時報》評論文章說:「當看到一名中國最高院的法官王林清通過網上流傳的影片,描述一起法院內離奇的『千億礦權案』卷宗失蹤事件,並為了保命而留下證據時,除了感到不寒而慄,難道不在心裏打了幾個大問號?」
2018年12月26日,媒體人崔永元發微博稱:「最高院有賊?!陝北千億礦權案卷宗被盜兩年至今無下落!!!」接下來,通過微博,他公開向最高法院最高領導挑戰。
《法制日報》隨後報道,縱觀此案的審判脈絡,其背後博弈之殘酷可見一斑。而這句貌似輕飄飄的「最高院有賊」,竟以四兩之力引發中國司法審判領域史無前例的巨大「海嘯」。
報道認為:「引發『海嘯』的真正原因或是最高院的判決執行受阻,有成為『司法白條』的可能。然而,到底誰有如此能耐可令最高院的判決成為『白條』?」
「陝西千億礦權案」歷經2006年陝西省高院一審、最高法院2009年發回重審,陝西省高院2011年再次一審推翻原判決及2017年最高法院二審改判。
12月30日凌晨,向外界披露此事的最高法院法官王林清又在一段自述影片中露面,他指稱核心問題不只是「丟卷」(二審的一本正卷和一本副卷卻不翼而飛),而是卷宗被人拿走後「換卷」(部份卷宗回來了,但關鍵紀要沒了)。然後,監控壞了。
如果最高法院有內賊,而且可能涉及高層領導,那麼應該由誰來調查?而美國司法獨立的精神就是為了防範「監守自盜」。
法院像「黑社會」法官怕丟命?
《金融時報》文章說,王林清的影片可以說是目前把卷宗離奇消失案帶到新高度的關鍵。他的陳述具有「證詞」的力度。
當一名最高司法機構的成員,竟然不相信機構程序的公正,要選擇自我暴露來伸張正義,文章說,這顯示他不但是怕「丟官」,更怕「丟命」。
更可見(指使)拿走卷宗的人後台不但很硬,也很囂張。王林清已經用他的行動投出了他對於司法制度的不信任票。文章說,最高法院的法官竟然會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這給人的印象是法院運行的邏輯像「黑社會」。
這是最高法院還是「黑社會」?
先批、先判、後審 法院成擺設
對於為甚麼要偷卷宗?崔永元說,卷宗失竊風波的關鍵是「先判後審」。其實,《金融時報》說,更確切地是,在「先判後審」之前還有「先批」!
《民主與法治周刊》署名文章揭開副卷的神秘面紗。文中指出,「由法院副卷制度的規範史觀之,副卷制度原先只是出於便利審判的考慮,後逐漸演化為各種權力干預的『遮羞布』,並進一步被神秘化處理。」
根據法院系統的潛規則,副卷包含了大量的「領導說了算」,將來有人查的時候就可以作為保護自己的掩護。《金融時報》說,背後的思維仍然是「人治」的社會,與專業、公開、透明的法治社會理想背離。
黨大於法 法治是自欺欺人
實際上,中國《憲法》已經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即政權和制度,是不可動搖的《憲法》根本。
可是,中共官方或官媒喋喋不休地談到法治或存在的問題時,似乎中國還有獨立於政府的「法治」。
人民網在2017年1月18日發文表示「司法判決不能成『白條』(論政)」,認為「政府成『老賴』,裁判變『白條』。但是近年來類似的問題並非孤例,無論是2010年陝西省國土資源廳以內部會議的方式否定生效的司法判決,還是去年陝西華陰市政府始終對送達的敗訴判決置之不理」。
《金融時報》說,「這些都暴露出某些行政機關『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惡習,直指行政訴訟『執行難』這一沉痾痼疾。」
因為,中國強調的法院獨立審判並非真正的司法獨立,法院的審判仍會受到外部和內部權力的左右。當審判機制不改變,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實,副卷便成為權力的載體。
文章最後說,不讓黃鼠狼去看管雞圈,這是洪荒以來所有文明的常識,大可不必假「國情」之名而反之。
《蘋果日報》更是說,謊言奪權、謊言建政、謊言治國是中共的特色,只不過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口號、不同的鴉片,「法治」就是新時代的新鴉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