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黃小姐慢性咳嗽症狀已持續2個月,期間曾至診所求醫,經診斷為感冒,服藥後雖然有好轉,但沒多久又開始出現症狀,尤其於夜間或氣溫變化大時,咳嗽特別劇烈,晨間呼吸還會出現喘鳴聲。一開始她不以為意,自認只是敏感性體質作祟,但沒想到後期連呼吸也開始出現異常,只要一快步走,就有胸悶的感覺,從一樓爬到二樓,也是氣喘吁吁,最後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氣喘。

氣喘症狀表現多變 提高警覺避免危機

台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生古世基表示,氣喘常好發於有過敏體質者,患者通常從小就對特定物質有過敏症狀,之後可能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因經常接觸過敏原,使呼吸道發炎反應越來越嚴重,導致急性症狀變為慢性表現,最終演變為氣喘。由於氣喘症狀表現異質性高,臨床診斷上也相對困難,因此民眾如有咳嗽超過3周,或有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現象,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避免延誤治療,導致急性發作的危機。

古世基說,氣喘的主要治療藥物為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吸入型類固醇為控制病情的主角,患者需每天規律使用,以消除過敏性發炎反應,降低支氣管的高敏感性,從根本上進行長期治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則為緩解用藥,除了用於症狀發生時應急治標,患者也可於高負荷運動前15分鐘先行使用以預防發作。

破除氣喘用藥迷思 遵循專業醫囑為關鍵

古世基提出,用藥規律性、吸入器正確用法與是否有共病現象,均是影響氣喘控制的重要因素。其中,許多患者對吸入型類固醇抱有誤解,擔心會有增胖、傷腎等副作用,因而經常自行停藥,或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器當作替代用藥,反而得不償失。

事實上,吸入型類固醇藥物不同於口服類固醇作用全身,僅作用於肺部,且含量低,副作用少,是安全性高且具效用的抗發炎藥物。如果患者將緩解用藥當作控制用藥使用,呼吸道發炎未得到控制,將導致急性發作機率提高,甚而有致命危機。之後若演變為嚴重氣喘,更需用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加速面臨原本不希望產生的副作用。

長效型用藥治療新趨勢 規律用藥與氣喘和平共處

古世基補充說,為了提高患者的醫囑順從性,目前氣喘類固醇用藥趨勢已朝向長效型發展,對於白天與夜間症狀變化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一天吸入2次的中長型用藥,一般患者則有一天吸入1次的長效型藥物作為治療新選擇。

古世基提醒民眾,平時氣喘患者除了注意天氣溫差變化之外,也可善用APP監測空污指標,避免前往高污染區域,並且在外出前做好戴口罩等應對措施,只要再配合長期規律用藥,相信就能減少氣喘患者的日常困擾,提高生活品質,達到與氣喘和平共處的狀態。◇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