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師重道

中國傳統的行業中講究尊師重道,《禮記.學記》:「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東漢鄭玄註:「尊師重道焉,不使處臣位也。」過去的學堂,不管是小學還是太學,必釋奠先聖先師。《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古代的皇帝都經常去參加國子學的釋奠禮[1]。而木匠業的祖師是魯班,茶葉業的祖師是陸羽,香道的祖師是黃帝[2]等等。現代有多少人會去祭祀這個行業的祖師呢?

在從事香道(包括手工製作線香)這個行業中,現代,筆者是第一個祭祀香道的祖師黃帝的人,並自己創作祭文,在每次製香之前,都沐浴更衣,熏香後用立香遙祭黃帝[3]。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因為這樣,筆者在神明的點化下,將「陰陽平衡」之理運用於製香中,發現了柔香的製作方法。

也許很多不信神的人會說我這只是湊巧而已。筆者有一位製香的學生,她原來是一位歌手,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在美國及奧地利的維也納都進修過歌劇。她跟我學製香,也按照筆者的要求,每次製香之前都沐浴更衣熏香,念祭文遙祭黃帝。筆者只是教她運用「五數乾粉合香」的方法調配香粉,並製作立香,沒有教她製作柔香,沒想到她也研究出了柔香的製作方法。

在與北京來的製香同行及學習香道的同學切磋製香體會時,她表示,她剛開始製香的時候,偶爾會忘記了祭祀黃帝,結果製香過程中就出現狀況,要麼打破了瓷罐,要麼碰翻了什麼東西,製香過程很不順利。明白過來了,重新祭祀黃帝,一切就恢復正常。

通過上述的例子,筆者想表達的是,從事傳統的行業要尊師重道,背離了這一點,其它的事情都很難順理成章。

黏濕狀態下剛成形的立香,用同種材質的母香熏它,使其氣味純正。(圖片由朝暉提供)
黏濕狀態下剛成形的立香,用同種材質的母香熏它,使其氣味純正。(圖片由朝暉提供)

二、源自於傳統文化的理論依據

傳統文化是什麼?很多人都在講。筆者淺見,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帝王將相秉承天意開創的。漢代之前,禮樂詩書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字著作。漢代之後的帝王將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讀的書是十三經[4],《道德經》等。從二十四史及《資治通鑒》等史書中的記載我們也可看到,古人在辯論朝政措施時,引用的依據出處,大部分也是上述的經典。從事中醫、熏香等相關行業的古人還有一本必讀的書是《黃帝內經》。當然,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還有一些傳統行業如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等,上述的經書沒有專門的章節詳細論述到;但從上述經書中找到用於製香行業的理論依據,已經綽綽有餘了。

1. 領悟陰陽變化之理純化香材

《黃帝內經.素問》有這樣一段話講明了參悟陰陽變化之理的關鍵:「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大意:上古時期,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變化之理,並運用術數來調和。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在執著心的帶動下過度操勞。所以才能使身體與元神都協調一致,活到天命的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

植物要分陰陽才能當香材或藥材,木材要分季節開採,在中國古代,這是最基本的常識,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周禮.地官.山虞》:「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周禮》之所以規定了木材要按季節開採,就是為了讓材料達到陰陽平衡,用它們製家具或房屋,才會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而且材料柔韌性好,家具不會因為天氣乾燥而開裂。

陽氣對人的重要性,《黃帝內經.素問》還有進一步的闡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這段話的大意是:人身上的陽氣,如同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去了正常的水準而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生命機能亦闇弱不足。

通過研究及借鑒福建武夷巖茶用木炭焙火的傳統工藝、香道之隔火熏香用木炭來加熱沉香,筆者找到了用木炭能量陣來處理香材的方法。這個木炭能量陣的構建,依據五行對應五方、地球與太陽相對運動方向等原理,木炭依次點燃後會在周圍形成一個純陽的能量流,這樣可以去掉植物的陰氣,保證香材陽氣充足,才能製香。而在能量陣點火之前,要用高香或篆香祭天,以求得到神明的幫助和護佑,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之一。

製香者如果陰陽不分,不知道如何處理香材,熏香無益。因為燒陰香等於是用陰氣中和自己身上的陽氣,陽氣都損失光了,人也到壽了。

2. 香氣的五行屬性

很多人將中醫中藥與熏香混為一談。筆者淺見,從事中醫中藥或香道行業的人士要明白最基本的五行相生相剋及對應之理。中藥是吃進胃中,氣味是吸到肺中。胃屬土,所以古人講「苦口良藥」,因為苦味屬火[5],火生土。肺部屬金,苦味焦味如果吸到肺部剛好是火剋金。所以市面上有人做的那所謂的藥香,即使它是純天然的,也對人有害。

任何植物都存在五行屬性,五行木火土金水對應的氣味是臊、焦、香、腥、腐[6]。同一種樹木,將它切出一小塊,或磨成粉,鼻子靈敏的人可以聞到它裡面含有臊、焦、香、腥、腐這五種氣味,層次分明而且它大致的比例都能夠顯現在腦海中。例如,印度的老山檀香,它香(甜)的氣味大約占75%(樹齡越高所占的比率越大),剩餘的比例大致由其它四種氣味均分。印度小葉紫檀,它臊(酸)味大約占了55%,香(甜)味占了大約25%。其餘的比例由其它三種氣味大致均分。印尼楠植物黏粉,焦(苦)味大約占45%,腥(辛)味大約占25%,其它氣味各占10%。

香氣的屬性為土,在這方面,《禮記.月令》與《黃帝內經.素問》有相同的闡述。

《黃帝內經.素問》: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後土。其蟲裸,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

經文中「臭」是「嗅」的通假字。這兩篇經文都闡述了「香」對應的術數是「五」,這個非常關鍵;只有用「五數」的乾粉合香,才能在合香過程中讓植物粉末保留住香氣而磨去其它四個氣味。因為肺部屬金,香屬土,土生金。術數的運用有很大的學問,限於篇幅,筆者就不詳細描述如何操作五數合香的手法了。

五行木火土金水,對應的術數是八、七、五、九、六;對應的氣味是臊、焦、香、腥、腐。現今大部分製香者根本不知道真正合香的原理及方法,所以用多種香粉攪拌合成做出來的香牌、香丸、立香、香囊等都帶著一股難聞的中藥味(苦焦氣味)。前面我們講了,苦焦味屬火,而且現今的製香人所用的材料不分陰陽,也不知道如何去除植物的陰氣,所以這個苦焦味屬陰火,對人體的肺部是極大的傷害,因為人體肺部五行屬金,火剋金。

3. 神明點化的製香手法

很多人都看過《禮記》及《黃帝內經》,為什麼有的人就能悟到其中的內涵,有的人就悟不到呢?甚至連字面的意思都不一定理解。筆者認為能悟到的主要原因是源自於對天地神明的正信。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古代的帝王在祭天地和社稷時都會祭祀黃帝[7]。那麼筆者在製香之前也要恭敬地祭祀黃帝,因此得到神明的點化並悟到了「五數合香」之理也很正常。

在製香調香的手法中,還有一個理論依據是源自於《易經.繫辭上》:「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筆者記得至少是三十年前曾讀過一遍《易經》,內容早就忘光了。在從事製香行業後,無意中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這段話,從而悟到了運用「天地之數」調香的手法。因此筆者及學生所製作的立香點燃後,都會自動分出陰陽兩股煙,而且在室內無風的狀態下,兩股柔美的白煙會延綿很長才消散。這是因為陰陽化生天地,或者說,天地自分陰陽的緣故。筆者認為能做到這一點也是神明的點化。


立香點燃後分陰陽兩股煙,柔美而靈動。(圖片由朝暉提供)
立香點燃後分陰陽兩股煙,柔美而靈動。(圖片由朝暉提供)

三、結語

在製香行業中走回傳統,筆者淺見,首先必須恢復對天地神明的正信,才能談尊師重道,因為很多傳統行業的開創者是神佛下世,並傳給世人的。然後必須有源自十三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古代經典的理論依據來指導自己的製作手法。而且通讀這些經典,也就知道了道德禮儀,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按傳統的道德理念去做個好人,這對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文章的最後,筆者以兩首原創的近體詩來抒發自己的從業感言,詩曰:

其一

禮樂詩書存我志,榮華富貴喚人忙。
寧留瘦骨迎春雨,無作聰明亂舊章。

其二

禮樂詩書照珪璧,風雲歲月著文章。
回歸傳統玄機見,素守孤操正道揚。
得失從容羞計較,艱難寂寞懶思量。
清心望眼乾坤大,細雨和風草木香。

註釋:

[1]《舊唐書.本紀第三.太宗下》:「(貞觀十四年)二月丁丑,(唐太宗)幸國子學,親釋奠。」《宋史.卷一百一十四》:「(宋)哲宗始視學,遂幸國子監,詣至聖文宣王殿行釋奠禮,一獻再拜。」「(宋)徽宗幸太 學,遂幸辟雍,奠獻如上儀。」

[2]《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後土。……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

[3]之所以採用遙祭,是因為筆者找不到信得過的畫家繪黃帝的像;《周禮》中有記載遙祭的方法。

[4]指儒家的十三部經書:《詩經》、《易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5]《黃帝內經.素問》: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臟;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穀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6]《禮記.月令》與《黃帝內經.素問》有相同的闡述。在分辨氣味的訓練中,有的人可能將嗅覺的臊、焦、香、腥、腐,與味覺的酸、苦、甘、辛、鹹搞混亂了,這沒關係,只要將酸臊味算成是同一種氣味;苦焦味算是同一種氣味,等等,以此類推;靜心分辨後它們大致的比例就會顯現在腦海中。

[7]《禮記.祭法》:「祭法:(祭天地)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祭)祖顓頊而宗堯。夏後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而祭社稷的內容請參閱筆者的文章《五行與術數(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