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奶茶」、「七星茶」這些家喻戶曉、融合中華傳統智慧的兒童恩物,奠定了衍生(6893)「香港品牌」的地位。老闆兼創始人彭少衍,去年更在中港成立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把生意從保健食療拓展到醫療行業。開診所之路不易行,經營壓力下,三年回本計劃勢必再拖,但彭少衍無悔——除了看好醫療市場外,還源於他對中醫的熱愛,「我們是中國人,當然要發展中醫」。

出身揭陽貧困鄉村的彭少衍,有著潮汕人特有的經營頭腦和吃苦耐勞精神。1985年,年僅十九歲的他隻身來港闖蕩江湖,搬運工、銷售和倉務管理都做過。賺到第一桶金後,彭少衍在1996年創立了「衍生行」,採購奶粉、燕窩、花王紙尿片、力士香皂等產品轉售給本地商舖。最高峰時代理過28個品牌,全部都是個人護理和護膚品,深受大陸客歡迎,他也因此有了「水貨大王」的稱號。

「水貨大王」靠開奶茶打響名堂

2004年彭生再創自家兒童保健品牌,主攻兒童中藥保健品,最成功的當屬七星茶和開奶茶。

「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小孩不吃飯,不睡覺,非常頭痛。」彭生指,當年來香港時最早在藥材舖執藥,所以對開奶茶、七星茶非常熟悉。但現今社會轉變,如果日日煲藥,鄰居會誤認為「屋企有人生病」,形象不好。機緣巧合之下,他去台灣考察,發現當地已轉用沖劑,醫院也用這類藥,「我就靈機一觸,我們能做這個嗎?」沒想到一炮而紅。

一時間,衍生行電視廣告鋪天蓋地,也成功令衍生行打響名堂。「我們當時拍的兩條宣傳片也很大膽,想營造皇室貴族才喝得起的效果。」形象深入民心外,彭生對產品的質素也有高要求,「我們的產品是用葡萄糖做輔料,第一提升免疫力,第二不會令小朋友蛀牙」,至今衍生行的開奶茶、七星茶銷售量仍長居市場第一,「以前的連鎖店五花八門,有很多品牌跟風去做,現在差不多只剩我們這個品牌。」

首開兒科中醫診所 盼為家長解憂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衍生(6893)去年引入豐盛控股(607)成為第二大股東,於中港兩地開設兒童中醫健康中心及中醫院,希望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

為何要做兒童中醫?彭生解釋,2年前已有此想法,並看準是未來趨勢。因為市場上有很多成年人的重要治療方法,如按摩、推拿等,但小孩子沒有這種「待遇」,事實上他們也需要。「有些小朋友可能在出生時已有先天問題,是否一定要用西醫的方法開刀做手術?未必。通過針灸慢慢調理,慢慢按摩可使肌肉變嫩,可以慢慢調理過來。」

其中設於石門的本港首間兒童中醫健康中心,去年五月正式開業,除了有固定中醫坐診外,還為兒童提供推拿、針灸、拔罐、中藥水療、中藥貼敷和霧化治療等診療服務。同期開業的還有南京衍生客廳中醫門診部,另一家南京門診部今年9月通過執業許可評審開始營運。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彭少衍去年在中港開辦了首間兒童中醫診所,為小朋友們提供中醫服務。(受訪者提供)

「醫療難做,小朋友生意更難做」,彭生坦言需要面對很多挑戰和困難。除醫生資源缺乏、投入回本期較預期長外,如何令家長對品牌和兒童中醫服務建立信心,也需時日。

比如中藥治療周期較慢,如何令父母接受中醫,讓小孩吃中藥,成為最棘手的問題。「很多時父母害了小朋友,他們身體出事,第一時間去看西醫。用抗生素降溫會很容易,父母也開心。但這可能已經破壞了小朋友身體機能,以後會有很多後續問題產生。」彭生解釋道。

醫療難做 大陸開診所曾受挫

此外,首次涉足醫療行業,面對中港兩地文化和政策的不同,彭生也遭遇過挫折。

比如國內開門診,需要社區沒有居民反對才能開。「初初不知道的時候,以為和香港一樣,找到不錯的地方,人流和各方面都很好,租金合理,就簽租約。一簽就出事了,或者有些人反對你,令你開不成。最終問題是簽了文件,錢也給了業主,但不是每個業主都明白道理,這會產生一些問題。」

心痛「造假疫苗」事件

最近因長春長生造假疫苗等事件,令一眾醫療股大跌。從事兒童醫療的彭生說,初見此新聞時,身為男兒身,也心酸到想流淚。「別人的父母對你那麼有信心,現在不是十支八支,是長時間的大批量生產,對行業是禍害。」

「疫苖事件打(擊)到政府一大部份。這令我們的國民和兒童都很痛心。打針是希望幫到小朋友,反而沒有幫到他,可能是害了他。」他相信今明兩年,大陸會大力整頓製藥行業,對他們而言反而是一個機會。

見證中醫的神奇 盼推廣中醫

雖然不是中醫師出身,但彭生對中醫的興趣卻由來已久。

早在20年前,他突然全身麻痺,後被診斷為頸椎骨刺需手術。但開刀處近腦神經中樞,醫生稱手術失敗率為六成,甚至會導致癱瘓,需簽自負風險的承諾書。他最終選擇放棄開刀,轉為做物理治療和運動,慢慢好起來了。

這一經歷令他不再迷信西醫,十年前加入博愛醫院做慈善,有機會接觸到醫院的中醫,令他對中醫逐步增進了解,也見證過中醫的神奇。試過一次坐飛機因機師急降,令他頸部猛然扯動,筋絡不通,雙手乏力,之後針灸三次就「無事」了。

「西醫治不了耳鳴,但中醫有辦法,就是用針灸。這是中醫的奇妙之處,之前看過中醫師施針,腰直不了,兩針下去,人就能站直。」他直言中醫有很多神奇,「就看你是否夠膽讓他們做。」

他指,香港政府對中醫、中藥的支持也不夠,董建華時期承諾的中藥港,至今「只在空中飄,沒有落到地」,而且在香港申請藥號非常的難,以往幾年就可以了,現在十年都未必獲批,「政府對我們很不公平,既然資料交齊,為甚麼不批呢?別人沒有交齊資料,一路拖著也一路讓他賣呢?」

而在大陸申請藥號更麻煩,尤其是對外資申請門檻更高,首先要有藥廠,即使投資三、五千萬建立藥廠後,何時能夠申請到藥號仍是未知數。

他感慨:「我們既然是中國人的地方,為甚麼不盡力發展中醫呢?為甚麼以西醫為主呢?」

他反對大陸搞中西醫結合,「我覺得中就要中,西就要西,中西要分清楚。在國內的中醫門診,既開中藥,也開西藥。那為甚麼叫中醫呢?不是自打嘴巴嗎?中醫就應該開中藥,西醫就開西藥,這樣定位才會清晰。模糊會令企業難做,用心想推廣中醫行業的發展,阻力會很大。現在我們就面對這個困難。」

相信未來中藥地位上升

2016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令中藥地位大為提升。今年9月,據《自然》新聞報道,一向被視為補充替代療法的中醫,將首次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全球醫學綱要,意味著中醫將走向世界,在主流醫療領域或佔一席位。

彭生相信,中醫未來會和西醫平分市場。開兒童中醫診所之路雖然難,但他仍會堅持下去,「萬事起頭難,做一件別人未做過的事,走這條路是很痛苦的。雖然現在會面對困難和壓力,但我們相信有朝一日基礎打好時,這會是個龐大的市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