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F組分組賽,德國一勝兩負出局,上屆冠軍無緣晉升16強。2014年亞軍的荷蘭更早於外圍賽落敗,傳統勁旅意大利亦同病相憐,從足球比賽中領悟到「明月不常圓」的道理。德國球迷坦然承認「驕兵必敗」與「過份輕敵」乃輸波元兇,網上正激烈討論是否需要開除曾協助德國奪冠的主教練勒夫。

德國軍訓式經濟路

根據「德國最短的歷史」作者哈維斯,德國效率普遍被廣泛認定乃從普魯士邦擊敗法國軍團後開始(普法戰爭1870-71),而英國當年曾作出如此描述:「德國這樣的落後國家,沒想到突然把強大的法國打敗,實在是莫名其妙。」居於柏林的美裔專欄女作者菲麗認為:「德國人喜跟從規矩,往往被人誤解為效率。」也許是這種特質導致了出現一、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結束後,德國效率帶領經濟復甦,但效率背後其實還是因為有著龐大資金流入西德,以抗衡東歐發展,奇蹟方順利出現。換句話說,德國效率一直並非全幅畫面,必須要附上優質、良好的領袖以及其它有利條件,方能保證其持續良性發展。奧地利金融界人士史提芬指出,德國因欲努力擺脫二戰陰影,不惜代價收留眾多敍利亞難民,但解決問題總要有個平衡點;這間接導致英國脫歐,未免得不償失。

眾企業(如寶馬和DHL等)過去多年建立出來的穩固基礎,無疑給予德國條件稱霸歐洲經濟,加上軍訓式地執行著已證實成功的運作模式,自然無往而不利。可是,回眸歷史,勝利沖昏頭腦例子屢見不鮮,德國可會從今次世界盃慘痛出局而細想軍訓式結構以外,還要加上應急智慧、沉穩腳步和虛心學習等因素方能致勝,否則北韓(百分百上而下指令模式)豈不是應該拿走每屆世界盃冠軍及所有奧運金牌。

一哥地位仍未動搖

2016年,德國錄得全球最強貿易順差,面額達3,100億美元。去年,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高見36,500億美元,佔歐羅區28%,7月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定德國經濟「健康良好」,並提供建議如何得以長遠維持在這高競爭水平。全球約2/3最具規模的貿易會均在德國境內進行,如漢諾威、法蘭克福、科隆、萊比錫和杜塞爾多夫等城市。

德國人做生意有著他們自己的原則,例如不喜歡「驚喜」,不接受最後一分鐘改變策略,即使對整體有益處,還有絕對守時,無論是生意或閒來約會。生意往來不歡迎幽默態度,對答非常認真。「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等於苦海翻細浪」,以羅文一首《前程錦繡》贈予德國,相信它定能再創佳績,不管是經濟或足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