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毀滅與重建:巴比倫之囚(西元前607年)~希律擴建(西元27年)

1. 第一次亡國

號稱智慧無雙、富甲天下的所羅門王畢竟還是個常人,會犯錯、也會死亡。他在位40年後,於西元前931年去世,王國隨即分裂為二:12支派中的10個獨立出去,在北方建立「以色列王國」;南方的2個支派則稱為「猶太王國」,仍舊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由所羅門的後裔繼續統治。北方的以色列王國維持了200多年,在西元前722年被當時的戰鬥民族亞述人所滅;南方的猶太王國多堅持了一個半世紀,終究難以抵抗來自兩河流域的強勢攻擊。

當時在西亞地區中,勢力最為強大的是埃及和新巴比倫王國(位於現代的伊拉克,首都巴比倫在今日的巴格達以南約80公里處)。雙方為了搶奪地盤或領導權經常發生爭戰,而夾在中間的小國則必須在二者之間擇一依附,向其稱臣納貢以保平安。猶太王國一向為新巴比倫的附庸國,卻從來不甘臣服於他人之下,所以每當新巴比倫作戰失利、或埃及軍隊發動攻擊時,猶太人就會趁機反叛新巴比倫,或倒戈支持埃及來對抗新巴比倫。

一而再的背信和反叛,激怒了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kadnezar II. )。這位以建造空中花園而留名青史的古代君王,本身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他親自帶兵,在西元前607及前588年二度攻破耶路撒冷,掠奪城內所有值錢的財物,並在西元前586年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焚毀所羅門聖殿以及城內的宮殿和民宅,然後將包括國王在內的上萬名城市居民當作俘虜,押解至巴比倫拘禁,猶太王國就此滅亡。

2. 巴比倫之囚與彌賽亞

《巴比倫之囚》M. Gottlieb, 1878年。(公有領域)
《巴比倫之囚》M. Gottlieb, 1878年。(公有領域)

猶太人失去家國與自由,流落異鄉,過著囚徒與奴隸般的生活,再度受到奴役,處境和數百年前在埃及服勞役的祖先差不了多少。這段被稱「巴比倫之囚」的悲慘歷史持續了70年之久,在苦難中他們相信神會派「彌賽亞」(Messiah,意為救世主)來拯救他們、帶領他們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期待彌賽亞的信念被後來的基督教所承襲,並認為耶穌就是彌賽亞,但猶太人否認這個說法。直到今日,他們仍然認為彌賽亞即將降臨,並依照聖經裏的預言,準備在耶路撒冷興建「第三聖殿」來迎接彌賽亞的到來。(詳見本系列第九部分「考古形塑的耶路撒冷」)

被囚禁的日子會結束,是因為新巴比倫王國被後來崛起、更為強大的波斯帝國所滅。波斯的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釋放所有羈押在巴比倫的猶太人,允許他們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該地,並將新巴比倫從聖殿掠奪而來的珍器寶物歸還給他們。根據記載,歸還給猶太人的器物約有4,500件,其中卻沒有最重要的「約櫃」,因為約櫃在耶路撒冷被洗劫時即已消失,至今仍不知所踪。

3. 亡國的預言和原因

這是發生在西元前六世紀的歷史,卻早在200年前(約西元前732年左右)就已經被猶太的第一位先知以賽亞(Jesaja)所預言,並被記錄在《聖經‧以賽亞書》中;另一位先知預言,猶太人必須因為自己做過的壞事受到懲罰,被人虐待70年(《聖經‧耶利米書》)。

猶太人會國破家亡,是因為當時人的道德已經敗壞,偏離了神給人設定的標準。以色列與猶太王國之所以沒有同時滅亡,是為了給倖存者留下一個悔改的機會,只可惜人總是無法記取歷史的教訓,因此預言中的悲劇也就成為必然的宿命。

讓猶太亡國傾城的敵國只是神手中的工具,藉以完成既定的安排。神可以使其強大到足以毀滅猶太,也可以使其轉眼滅亡。因為它們在扮演侵略者的角色、執行任務的同時,逾越分寸,過於殘忍地對待戰敗者,因此無法長存。毀滅以色列王國的亞述被新巴比倫所滅,毀滅猶太王國的新巴比倫則被波斯所滅。

4. 興建第二聖殿

西元前538年猶太人獲釋返鄉,開始籌劃重建聖殿,但由於耶路撒冷遭受嚴重破壞,不易修復;且猶太人在歷經數十年、形同囚徒的異鄉生活後,也難以積累足夠的財富作為重整家園的經費,是以重建的進度緩慢。

後來,在波斯王大流士一世(Dareios I.)的援助下,才終於在西元前515年完成聖殿的建築(史稱「第二聖殿」,以別於所羅門的第一聖殿);而耶路撒冷的城牆與城市的建設,則遲至70年後、也是在波斯王的允許與幫助下才陸續開展,因為此時的迦南地區早已隸屬波斯帝國,是其中的一個省份。

耶路撒冷和迦南地區雖然在名義上為波斯所有、喪失了獨立國家的地位,但因為波斯對境內不同文化與信仰採取寬容的態度,使猶太人仍舊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如此在波斯的統治下度過了200年相安無事的時光。當亞歷山大帝國及接續的塞流古王朝取代波斯、成為這裏的新宗主國後,情勢雖然略有改變,只在於希臘統治者積極推行希臘化政策、鼓勵各民族接受希臘文化,但在政治上仍賦予各地一定的自治權利。

5. 短暫的獨立

如此猶太人又在希臘人的統治下,平靜的度過了一個半世紀,直到西元前167年。當時的希臘統治者不僅強迫猶太人接受希臘文化,還要求他們改變信仰,並企圖將聖殿改為供奉希臘主神宙斯的神殿。猶太人群起反抗,最後成功地排除希臘勢力,建立哈斯蒙尼王朝(Hasmonean Dynasty),重新取得相對之下較為獨立的地位。

這個類似獨立國家的狀態維持了104年,因為統治者間的兄弟鬩牆而引發內戰,羅馬帝國趁虛而入。西元前63年羅馬將軍龐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輕易地攻破並佔領耶路撒冷,迦南地區又成為另一個強大帝國中的一個行省。

猶太戰爭,羅馬輕易地攻破並佔領耶路撒冷。(David Roberts,1850)。(公有領域)
猶太戰爭,羅馬輕易地攻破並佔領耶路撒冷。(David Roberts,1850)。(公有領域)

6. 希律:最後一個猶太王

羅馬人征服耶路撒冷後,扶植希律(Herod,意為英雄世家,西元前74~前4年)做猶太人的王,是因為他的父親曾經救過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凱撒為報答救命之恩,特許讓希律家族管理猶太行省。

希律的父系是亞伯拉罕之子以撒的兒子、雅各的雙胞胎哥哥以掃的後代,母親可能是擁有亞伯拉罕的大兒子以實馬利血統的阿拉伯人。在血統上,希律並非純正的猶太人,不知是否因為這個原因,希律在生前死後都不被以色列人認同、也不被擁戴。

《屠殺無辜》描繪希律王屠殺無辜幼童,魯本斯,1638年。(公有領域)
《屠殺無辜》描繪希律王屠殺無辜幼童,魯本斯,1638年。(公有領域)

根據《聖經》的描述,希律是一個殘暴多疑的人,曾因為懷疑和猜忌,殺害自己的妻子與朋友。而他最為人所知的惡行,則與耶穌的出生有關:他在晚年時因為害怕預言中即將出生的嬰兒會取代他,成為猶太人的王,便下令屠殺伯利恆(Bethlehem)及周圍地區中所有二歲以下的男童。出生不久的耶穌則因為神的保護而倖免於難。

希律王擴建的第二聖殿的模型。(公有領域)
希律王擴建的第二聖殿的模型。(公有領域)

種種劣跡掩蓋了希律在城市建設上的貢獻。他從西元前19年開始大力擴建第二聖殿及耶路撒冷,營造工程甚至在他死後還持續進行,時間長達46年,直到耶穌受難前才完工。擴建後的聖殿規模是第一聖殿的三倍大,而耶路撒冷則成為一座有著內外三道高聳的圍牆所保護的堡壘,堪稱建城以來最為堅固宏偉的一次。

如此大興土木擴建猶太人視為最神聖的處所,據推測是為了爭取人民的認同、安撫民心,降低暴亂發生的頻率,以延長統治的時間。希律是否自認達到既定目標,現已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不會料到,這麼大費周章的建設,其實是為了他所忌憚而欲除去的那個預言中的王做準備。

希律的聖殿及耶路撒冷既是空前絕後、也是曇花一現,因為這只是為了即將上演的一幕所預備的舞台,待戲終幕落,舞台失去了它的功用,再怎麼固若金湯,也敵不過命運之力的摧殘。

此時耶路撒冷的命運,只有那位即將登場的人知曉。(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