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的張文業是台灣為數不多的韓戰反共來台老兵。談到對「榮民(中華民國退伍軍人的尊稱)」的印象,許多人對1949年國共戰爭後撤退來台的老兵故事較熟悉,但同樣是榮民,1950年韓戰爆發後來台的老兵,又是另一段大時代下的故事。
中華民國將每年1月23日定為「自由日」
1945年對日抗戰結束,1949年中共竊據大陸。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翌日,美國對北韓採取行動,以海空軍支援南韓部隊。冷戰年代,南韓戰場成為民主與共產黨角力的場所,中共更投入大量兵力。
韓戰期間聯合國軍俘獲戰俘及在陣前易幟的軍人共173,700人,其中中共軍隊有21,300人被俘,其中有14,235名戰俘選擇前往台灣,而選擇回大陸的戰俘大多受到政治審查、被開除黨團籍或拒絕其入黨。
選擇前往台灣的反共義士於1954年1月23日來到台灣,在基隆下船時,現場人山人海、夾道歡迎。當年反共義士在台北市區遊行,民眾張燈結綵、夾道歡迎;台灣各大城市自由鐘,也以敲響23下的方式慶祝,並定1月23日為「自由日」,以紀念反共義士重獲自由。
據中央社報道,張文業回憶,陸軍官校剛畢業的他,在國共內戰隨國軍撤守金門,隨後又被派往中國大陸作戰,未料軍團叛變投共,並被要求參加韓戰。他激動地說,「我們拿步槍,聯合國軍用大砲轟,怎麼打?就是人海戰術,只能當砲灰。」
他說,渡過鴨綠江後,為避免遭轟炸機攻擊,中共志願軍都是夜晚行軍、白天睡覺,但北韓下雪、天候狀況惡劣,加上志願軍裝備極差,還沒被聯合軍擊潰,許多人在過程中早已倒下,連屍體都找不回來。
張文業:選擇來到台灣,目的就是投奔自由
最後彈盡糧絕,他在三岔口遭聯合國軍俘虜至釜山。他說,俘虜營中打架打死人是常有的事,且聯合國軍也不管事,為了活下去,選擇反共陣營,並在左手刺上自由鳥圖騰、右手刺上「肅清共匪」字樣,兩年後獲釋選擇來到台灣,目的就是投奔自由,擔憂回到中國遭到清算。
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後,張文業買了機票回到大陸探親,看見高齡90歲母親時,便是抱頭痛哭,細數離鄉近40年來的點滴,因為誰也沒想到,平時的別離到了亂世,差點就成了永別。
張文業沉默了一陣,他說,自己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母親見到他後,感覺像完成了遺願,沒多久後就離開人世了,至此之後再也沒回過大陸。
根據退輔會統計,當時被俘虜的中共志願軍有1萬4715人來到台灣,抵台後,可以選擇要「守護台灣」或「建設台灣」,張文業則選擇建設台灣。
他回憶,他曾開挖土機協助建造石門水庫,隨後又曾擔任台灣省公路局的「金馬號」客運司機及計程車司機。他提到因為不想造成家人麻煩,才選擇住進榮家。
目前台灣為數不多的韓戰老兵共有84名,均住在新北市三峽近郊白雞路的榮譽國民之家,偶爾唱歌、踏青、散步及閒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