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牙買加土生土長的青年阿傑在母親催促下,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捍衛正受納粹德國侵略的「祖國」。但1945年戰爭結束後,他被告知再不能留在英國,於是失望地回到牙買加。但他心底裏一直期待可以重回英國讀書及生活,也希望可以為他未來的孩子有機會在一個更先進的社會成長。
大戰後英國急需儘快重建飽受戰火摧毀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勞工短缺,於是向英聯邦地區大量招聘人手。1948年6月22日,帝國疾風號(MV Empire Windrush)在英國倫敦的泰布里(Tilbury)碼頭靠岸,阿傑和491 名從加勒比同胞,成為了在戰後首批進入英國的黑人。在1961年,約有17萬來自西印度群島的人,已移居英國。這批現時已是60歲過外的黑人,一般被稱為「疾風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根據1948年英國政府通過的國籍法(British Nationality Act 1948),這些人和所有英聯邦的公民都有權在英國定居,並成為英國公民。後來,國籍法經過多次修改,這些權利已被英國政府收回。
到達時, 阿傑他們受到新聞界的熱烈歡迎,但很快就發現他們的「祖國」原來對他們充滿歧視。一名在1965至1972間的英國官員表示,他們十分樂意僱用黑人, 但一個條件是他們不可與顧客有太多接觸。換句話說,他們在廚房工作是沒有問題的,但作為侍應則不可。在1965年種族關係法(Race Relations Act)通過之前,很多酒吧門外都會掛上「愛爾蘭人,黑人和狗不得進入」(No Irish, no blacks, no dogs)的標語。
目前,英國約有二百萬黑人居民,佔英國人口數3%,當中超過一百萬在大倫敦地區居住。在過去六、七十年間,黑人在英國飽受種族歧視之苦。平均來說,黑人家庭的生活水平遠遠低於整體社會,大多數黑人都只能從事低下層的工作。黑人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低於白人;相反,他們的失業率卻比白人高。
最近,保守黨政府要求僱主核實僱員的身份,很多已在英國工作和生活多年的黑人,由於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明文件,竟然不能領取退休金,甚至因病也不獲醫療,以至被遞解出境,引來社會上極大反響。一個84歲,自1962年已在英國定居的老年婦女,最近回牙買加探親後,竟然被拒進入英國。
日前,英國政府承認政策失誤,首相文翠珊公開道歉,並表示會對相關人士作出賠償。她同時宣佈將4月22日定為「羅倫士日」(Stephen Lawrence Day),希望緩和國內的種族矛盾。25年前當天,年僅18歲的黑人青年羅倫士在倫敦被一班歧視黑人的極端份子殺害。
英國政府之前處理上述事件的失誤,無疑將會大大打擊了它本來已脆弱的威信。但在社會壓力下,它終於願意承擔責任。相對於多年來殘殺無數國民,將國家弄得烏煙瘴氣,但仍終日宣揚自己如何「偉大光正」的中共,西方民主明顯是優勝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