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ey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三人因為對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研究揭示了生物體如何通過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尤其是晝夜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以保證生命的穩態。是次研究很直白地提示大家: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近日,一項UC Berkeley 和 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合作的最新研究進一步發現,晝夜節律與學生的課業表現密切相關。與班級時間表不同步的學生課業得分較低,並建議應該調整學生的課程安排,以適應他們的自然生物節律。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人員追蹤了近15,000名大學生在登錄校園服務器時的個人每日在線活動資料,根據他們在不上課的日子裏的活動,將學生們分為「夜貓子」、「白天雀」和「早起鳥」三類。研究人員並就他們的課程時間與學術成績進行了比較。

研究結果表明,晝夜節律與課程安排不同步的學生,比如夜貓子在清晨上課——由於「社會時差」(即警覺性峰值與工作、學校或其它要求不一致的情況),會得到較低的成績。此外,研究亦證實,社會時差與學習不足、肥胖、酗酒和吸煙都密切相關。

UC Berkeley的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Smarr表示,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因課堂時間不適而有時差感,這與學業表現的下降密切相關。大約有40%的學生在生理上與課堂時間同步,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好,也獲得了更高的GPA。

雖然所有類別的學生都遭受著課堂上的時差反應,但研究發現夜貓子尤為脆弱,他們中很多人的時差反應都很嚴重,以至於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都無法達到最佳狀態,但不僅僅像學生熬夜那麽簡單。Smarr博士說,因為夜貓子型的人比較晚起,而上課時間又比較早,這種時間差對夜貓子來說影響最大,不過研究發現早起鳥和白天雀型的人,也會因為時間的不匹配而感到痛苦。因為不同的人確實有生理上的時間差異,所以對於教育而言,沒有一個能適合所有人時間的萬能解決方案。

研究的共同作者,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生物學副教授Aaron Schirmer指出,研究表明一個積極的方面就是,如果學生能夠使課堂時間與非課堂時間的日程統一,那麽他們就更有可能獲得學術上的成功。Smarr博士表示,應該實施個性化教育,有效利用學生最適宜學習的時間,以規劃學習和課程結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