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女性在月經來潮的前幾天,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腹脹、乳房腫脹、水腫、頭痛、情緒易怒等症狀;這些女性在經前的種種生理、心理不適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
八成女性有經前不適症狀
根據臨床統計顯示,平均有將近80%的生育年齡層女性會在經前出現輕度不適症狀,3%~8%的女性會出現嚴重症狀,且其中有20%~32%的女性曾表示日常生活受影響。西醫認為這些症狀的發生與黃體素、雌激素等賀爾蒙、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波動與不平衡有關,而中醫的觀點則認為臟腑功能失調是主要病因。
經前症候群的 診斷標準與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吳炫璋說,根據美國婦科醫學會與精神醫學會所制定的準則為診斷標準,若症狀持續3個月經周期,即可診斷為經前症候群。經前症候群的症狀逾150種,可歸納為生理、心理兩類型。常見生理症狀為腹脹、身體疼痛、乳房脹痛、疲勞、頭痛、水腫、體重增加等;常見心理症狀為易怒、焦慮、食慾增加、性慾改變、注意力下降、憂鬱、情緒不穩、睡眠品質下降、失眠等。一般年輕女性以生理症狀為主要表現,但情緒症狀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加重。
經前症候群的病理機轉
吳炫璋表示,經前症候群的病理機轉主要在肝臟,生理期是經血下行的過程,由於月經來潮時身體陰血會由衝任二脈下行到子宮,此時血海充盈,導致全身的陰血相對不足,常累及肝、脾、腎、心等臟腑功能,或是氣血失調,因此會表現出一系列月經前後的不適症狀。
中醫認為經前症候群的發生是因肝、心、脾、腎等臟器功能失調所引起,但應以中醫辨證中的「肝」為主,治療著重疏肝與調肝為主,兼顧養血、清熱、清心與健脾之法。急性期著重症狀控制,症狀緩解後則注重調整內分泌功能,予以治本,常見藥物為加味逍遙散,但還要依據個人情緒、睡眠、水腫等情況,輔以其它藥物進行調整,通常調整一個周期就有明顯效果。此外,針灸對於治療頭痛、睡眠與水腫等生理症狀,也有相當好的療效。
利用「症狀日記」做自我檢測
吳炫璋補充說,由於每人的表現症狀不同,建議女性可以利用「症狀日記」先做自我檢測,記錄自己每個生理周期的不適表現,例如:頭痛、腹痛、情緒低落等症狀與發生日,再以上述症狀的嚴重度、是否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作為是否就醫的判斷依據。
經前症候群的迷思
此外,許多女性誤以為痛經也是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其實是不相同。根據研究顯示,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合併痛經的比例偏高,且之後更年期出現情緒障礙的頻率也比較高。
因此規律作息、養成運動習慣、保持月經周期穩定就非常重要。還有些女性認為吃巧克力會舒緩經前症狀,其實吃太多甜食或是碳水化合物反而會使食慾大增、更加暴飲暴食,因此月經期間除了冰冷食物不要吃之外,太鹹、太甜的食物也要忌口,以免水腫、情緒起伏等症狀更嚴重。◇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