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年,中國新年是中國人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隆重其事,新年期間約定俗成不少傳統習俗、民俗活動與禁忌。對於新一代年青人,對中國傳統新年有甚麼樣的認知?他們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新年?

行年宵、辦年貨、換新衣、大掃除、寫揮春、自製賀年食品、吃團年飯、逗利是、親友拜年,一家人熱熱鬧鬧迎新年,這充滿溫馨的景象是不少人對中國傳統新年的印象。

新年期間,香港還保留著不少傳統民俗活動,譬如到親友家拜年、善信到黃大仙上頭炷香、到車公廟祈福、向許願樹拋寶牒等等。賀年食品方面,港人亦保留了傳統,過年會吃年糕、瓜子、煎堆、糖冬瓜等,這些食品名稱的背後均含有不少深意。在新年期間,還有許多禁忌需要遵從,如不可以買鞋、掃地、倒垃圾、初一不能洗頭等。記者訪問了部份9歲至25歲的香港年輕一代,他們對新年期間的習俗和禁忌的了解並不太深入,也很少參與傳統的民俗活動,對於老一輩人注重的祈福、新年運程等不以為然。

「利是」的由來

逗利是。(MIKE CLARKE/AFP/Getty Images)
逗利是。(MIKE CLARKE/AFP/Getty Images)

談及新年期間必做的事情,就讀聖伯多祿中學中五的Edlyn脫口而出:「會逗利是!這是夢想來的。收到錢會想著儲蓄起來畢業旅行。」港大同學會小學的陳晞爾亦分享:「新年要逛年宵市場,逗利是。」而對於利是的由來,上水官立中學的Jenna則與記者分享了「年獸」的傳說,知道「利是」又是「壓歲錢」,年三十晚守歲,給小朋友利是壓在枕下,有辟邪的作用。同學Bowie也分享,過年要貼「福」字,寫揮春,用紅色的紙,也是為了辟邪。對於從何得知這些傳說,她們表示是在讀小學的時候老師教的。

賀年食品名有深意

年糕。(大紀元資料圖片)
年糕。(大紀元資料圖片)

瓜子。(宋碧龍/大紀元)
瓜子。(宋碧龍/大紀元)

如今各類美食層出不窮,令人眼花撩亂的。但在新年期間,有幾款賀年食品通常會出現,譬如年糕、瓜子、煎堆、糖冬瓜等等,大家都知道要吃這些食物,但能知道其中的深意者卻不多。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提及新年一定要吃年糕,除了為人熟知的「步步高升」外,有人講意思是「年年長高」、「快高長大」,也有人認為是「團團圓圓,因為年糕的形狀都是圓形的」。再有大家熟悉的煎堆,有同學知道是「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說法,也有人分享是「團圓」、「甜蜜」的意思。至於另外一些新年常吃的菜色,例如吃魚的寓意為「年年有餘」,「髮菜蠔豉」為「發財好事」的諧音等,幾位受訪者大致都能夠說出來。

但提及新年必吃的瓜子的寓意,年青人的回答則五花八門:「要吃瓜子,純粹好味!」「瓜子象徵團圓。」「因為瓜子味道甜。」幾乎沒有人能想到瓜子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除了中國傳統的賀年食品外,幾位受訪年青人還提到一些近年來流行的賀年食品,比如利是糖、瑞士糖,及紅罐嘉頓餅乾、藍罐曲奇等。

新年禁忌知多少

對於新年期間要遵守的禁忌,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提到不可以買鞋,因「鞋鞋聲」(粵語諧音「唉唉聲」)意頭不佳,忌諱在新年買鞋。還有其它禁忌,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中五學生Candy與Karen分享,「好像新年有一天不可以洗頭,還有剪頭髮,聽說會洗走好運氣。」聖伯多祿中學的Amanda則表示新年期間不能掃地,會掃走運氣和財氣。另有年青人分享,新年期間不可以說「死」字,因為不吉祥。對於從何得知這些禁忌,他們告知是長輩流傳下來的,問及他們自己是否相信,好幾位受訪者都流露出疑惑的表情,然後大笑起來,還有受訪年青人笑談自己「百無禁忌」,這些「禁忌」自己都不太忌諱。

新年運程 年青人不以為然

中國新年期間,大批善信到黃大仙祠上香祈福。(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中國新年期間,大批善信到黃大仙祠上香祈福。(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新年期間是許多道教神祇的「生日」,民間會自初一始進行各式各樣的酬神和祈福活動,感謝神明在過往一年的護佑,且求籤預測來年運程。年青人對於東方文化中的運程預測是否關注呢?

位於大埔林村的許願樹祈願活動,上水官立中學的Bowie表示,雖然居住在大埔附近,但是從未去過。就讀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的中五學生Karen分享:「老一輩可能會(求籤),但是我們就不會去求籤。」她認為,會比較相信西方的星座,而不是東方的運程。而九龍真光中學中六學生Candy也有類似的想法,她表示:「會比較信西方星座、塔羅牌這些。看到合心意的就信。」做文職工作的王小姐認為,星座的命盤比較準,例如月亮星座上升、下降這些,她對此較為相信,而在新年期間,家人也不會去求簽,不太相信運程這些東西。她的同事郭小姐則表示,偶爾會看一下運程,但並不太相信,只有過年期間會陪家人去林村許願樹走走。

*** *** *** ***

時代的更迭間,中華傳統文化中習俗和禁忌的含義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節慶文化的背後的深意,民間祈福等各種節慶活動的內涵對於年青人而言相當陌生。傳統中國新年文化的傳承,在香港何去何從?◇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中五學生Candy、Karen。(陳仲明/大紀元)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中五學生Candy、Karen。(陳仲明/大紀元)
郭小姐、丘先生、王小姐。(陳仲明/大紀元)
郭小姐、丘先生、王小姐。(陳仲明/大紀元)

港大同學會小學學生陳晞爾。(陳仲明/大紀元)
港大同學會小學學生陳晞爾。(陳仲明/大紀元)
聖伯多祿中學中五學生Amanda、Edlyn。(陳仲明/大紀元)
聖伯多祿中學中五學生Amanda、Edlyn。(陳仲明/大紀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