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現行空氣質量標準,被指在關鍵方面,比其抄襲的美國樣本縮水太多,漠視公眾健康。但即使標準寬鬆,且經過多年空污治理,近日大陸院士說2017年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仍然較低。自新版空氣質量標準2012年頒佈以來,大陸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一直在四分之一上下徘徊。

據陸媒報道,1月26日,中共工程院院士、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在「2018全球熱點觀察」會議上談及中國環境治理時說,2017年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仍然較低,338個城市的達標率僅約27%。王金南還表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既敏感又複雜,還沒有真正開始。

王金南曾說,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氣候變化是壓在中國頭上的三座環境大山。大陸幾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個大氣的壓力前所未有。直接的結果是導致PM2.5上升,全國來看,最近幾十年能見度平均下降50公里左右,京津冀地區已經成為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數字遊戲?

學術界普遍認為,空氣質量標準是大氣治理的核心。大陸於2012年施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直至於今。之前施行的是被稱為「過時且惡劣」的1996年舊標準。

標準的不同選擇,直接決定了大陸城市的空氣質量達標率。2003年6月4日,中共環境保護部發佈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

2012年,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仍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據此評價,達標城市比例為91.4%,但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後,達標城市比例僅為40.9%;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為88.5%,按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評價,達標城市比例僅為23.9%。

「不管健康只顧數字」

針對2012年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也有大陸專家表示,「看似全盤照搬美國的同類標準,但在PM2.5濃度、氮氧化物濃度、對風景區和居民環境空氣質量取捨等方面,完全沿襲了1996年舊版國標漠視公眾健康的舊思路。」

據陸媒《網易》刊文,2012年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至少在如下4個方面與國際標準差距甚大,讓之前專家呼籲的「空氣質量監測標準應與國際接軌」的願望落空。

在空氣預警系統上,大陸不存在「應急機制」,PM2.5指數只有24小時平均值。相比之下,英國官方有連續兩小時PM2.5濃度超標就啟動公眾預警的應急機制。

在大陸的空氣標準適用上,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相對嚴格,而居民居住區卻反而寬鬆。

在易誘發心血管與呼吸系統疾病的中低濃度空氣污染指標中,大陸國標的PM2.5濃度要比所模仿的美國標準寬鬆近一倍。

在霧霾與酸雨主催生物的濃度指標上,大陸國標的「輕度污染」已經超出英國的「非常差」、大陸國標的「中度污染」等同於美國的「極危險」。

此外,世界上多數的霧霾預報模式拿到大陸來用,測算出的數據最終都比實際偏低。根本原因是大陸空氣污染屬於複合型污染,比西方國家空氣污染情形複雜得多,照搬來的預報模式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

外國在確定其空氣污染分級濃度限值時主要根據其空氣普遍質量和污染物急性健康危害的研究成果。空氣質量指數的指標及其取值時間一般與其普遍環境相匹配。但據大陸環境監測總站專項研究論文稱,大陸在確定空氣質量指數的分級時,並沒有像國外那樣基於健康風險評價研究成果而制定,而是直接引用了國外的取值。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