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進城務工的農民已經進入暮年,很多人沒有養老保險而不得不繼續打工。有評論認為,中國農業人口的養老保險缺失,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5月11日刊登題為「中國第一代農民工真要老無所依?」的文章說,中國第一代進城務工的農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能力在務工的城市主張權益,也無法從不斷擴大的社會保障網絡中受益。現在,他們面臨著在人生暮年仍要繼續工作的前景。
文章舉例說,即將年滿61歲的王鳳合,是第一代進城務工的農民。也是他所在的施工隊中年齡最大的農民工。去年冬天,他在地處哈薩克斯坦邊境的一處工地,頂著風雪,忍著關節炎疼痛,負責從地面上將玻璃纖維板吊升到約6米高的腳手架上的工友手中。
報道說,王鳳合年輕時曾參軍,但沒有獲得任何退伍軍人養老金。王鳳合和他的妻子每個月拿很少的低保,從未享受過農村養老金。王鳳合家每年收穫的玉米一般能帶來約人民幣數千元的收入,但2014年,他家的玉米因旱災幾乎全部絕收。
王鳳合表示,自己基本沒受過傷,而且還能幹活,已經算幸運了,能幹到70歲他也得幹,不幹活沒人養他。
報道說,中國建築行業的工作又髒又累,安全性又差,還經常被拖欠工資。根據官方數據,該行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擁有5,100萬農民工。出生於1980年之前的進城務工人員約有30%在建築業,因為缺少別的技能而不得不在這個條件惡劣、勞動權益經常無法保障的行業中謀生。1980年之後出生的進城務工人員,在建築業謀生的人數不足六分之一。
5月11日,自由亞洲電台亦對此問題進行進一步報道,深圳資深保險從業人員張津郡在採訪中表示:「我的親叔叔已經是70多歲了。他就是在80年代進城幹建築。他是個木工,幫人建房子,70多歲了沒有養老金,通過親友介紹,到縣裏的一所中學當門衛。像我叔叔還有這樣一個收入來源,而更多的農村居民,像我以前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完全沒有收入來源,完全要靠子女。說實話,這個問題目前在中國是個大問題,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有制度上的問題,也有歷史遺留問題。」
中共2009年曾推出一個農村養老金計劃,向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發放養老金,最低的只有約人民幣60-70元,相當於城鎮職工平均養老金的3%左右。截至2015年,該計劃覆蓋了4.81億人口,約相當於中國農村人口的80%,但每月發放的這些錢並不能滿足很多退休人員的需求。
新浪網5月11日報道,2017年中國很多農村地區開始允許農民補繳養老保險,根據養老保險的補繳要求,男性滿45歲、女性滿40歲就可以補繳養老保險,但是最多只能補繳10年;男性滿60歲、女性滿55歲可以一次性補繳15年養老保險。根據中國現行規定,養老保險繳納年限滿15年,退休後才能領取養老金。
張津郡對此評論說:「按照中國內地的收入水平,我毛著算補交15年的費用,至少要補交幾萬塊錢。這幾萬塊錢的費用,他們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這也是個問題。」
北京「財經網」5月10日報道,由於擔心未來養老保險收不抵支,中國一些年輕人不願參加養老保險,寧願拿更多現金來應付當前的生活。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去年末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累計記帳額,即「空帳」達到4.7萬億元。而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額只有3.5萬億。也就是說,即使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所有結餘資金都用於填補個人帳戶,也仍然會有1萬多億的差額。
該報告顯示,雖然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參保人數在2015年仍然有所增長,但企業和其他人員的參保人數增速下滑,總參保人數的增速進一步下降。與2014年相比,2015年中國絕大部分省份參保人數的增速都有所下降,其中浙江省參保人數還出現了負增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