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到日本石川縣多是造訪金澤城和兼六園,風景優美並且深具歷史價值,其實石川縣也是保存日本傳統工藝最完整的地區之一,綜合這些因素,金澤被視為「小京都」,有如京都散發濃濃日本味,在金澤城、在兼六園、在工藝品中展現無遺。石川縣立傳統產業工藝館位於兼六園旁,廣為收集珍貴日本傳統工藝作品,藉此能讓更多人認識日本文化之美。
這當中有許多都非常有名,如:牛首紬、大通燒、加賀竿、加賀友襌、金箔、九谷燒、加賀繡、珠洲燒、加賀水引、輪島漆器、山中漆器、金澤漆器……,再再呈現不同風格的文化特色,所以石川縣被美譽為「工藝品王國」。
工藝館的展覽作品不定期更換,現在這一期的作品中特別介紹三個主題:加賀友襌、金澤箔和九谷燒,茲這三項歷史悠久的工藝技術分述如下:
加賀友襌
有一說是在日本元祿時代(1688~1703年),最早源為京都的京友襌,因為受到大眾喜愛而流傳到日本其它地方,後來出現金澤的加賀友襌。
友襌是很特別的染布技術。在京都的扇繪師宮崎友襌齋自創技法,他將扇面畫風運用在和服布匹上,將和服視為畫布,使用藍、胭脂、草、黃土和紫等五色,描繪花草、風景和動物,清秀雅緻的圖案廣受好評,故以此命名,這是友襌染的源起。京友襌偏向華麗宮廷風,而加賀友襌多為質樸寫實風格。
以前友襌和服被視為最頂級服飾,出現在慶典儀式、表彰大會等隆重場合,一件就能技壓全場,但是價格不菲。
加賀友襌作工繁複,包括構思、畫圖、描圖、上糊、上色、蒸製、染底色、洗去糊,前前後後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兼具創意和美感的友襌染布。現在友襌技術運用更廣,也應用在手帕、圍巾等紡織品,以期更貼近大眾生活。
金澤箔
早在十六世紀日本金箔已經出現,早期多用在佛壇、佛教工藝品上面。據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金澤箔取代德國金箔在世界的地位。因為日本金箔98%生產量來自金澤,所以一提到日本金箔就直接認為是金澤箔,成為同義詞。
金箔為95%金,4.93%銀,0.07%銅,這樣的比例延展性很好,將這樣的合金延展壓到1/100mm厚度,再切成6cm方形金片,稱為「延金」。將一張張金片用澄打紙分隔,繼續用打箔機延展、壓平,這樣進行多次後,金片越來越薄也越來越大,1/100mm延展為1/1,000mm。
接著進行「切移」,按照特定尺寸切割,用箔打紙將一張張金箔區隔開,再裝入袋革,整包金箔繼續進行打箔,打3分鐘,散熱冷卻15分鐘,連續數十次後,變成1/10,000mm厚度,然後按需求尺寸裁切,100枚金箔為一束用絹線綁好。現在的日本金箔技術已經達到10元日幣的金片可以延展成一張榻榻米的大小。
雖然製作金箔很費工,可是商業價值非凡。產品加入金箔立即變得高貴典雅,身價高漲,例如金箔漆器,這個過程叫「貼金」。
金箔本身無味,但是能大幅提升視覺美感,所以也用在裝飾食物,例如金箔冰淇淋,以及餐廳的高級甜點--貼金朱古力。
金箔的商業用途仍在持續擴大中,例如現在也有含金箔的美容液,還有金箔面膜,如今也有其它國家加入金箔產業競爭。
九谷燒
九谷燒出現在17世紀,當時藩主前田利治在礦山開發過程中發現一種可製作瓷器的礦石原料,於是派人去瓷器製作專門旳佐賀縣有田町學習燒瓷,然後前田家自己開窯製瓷,因為燒瓷礦窯就在產地九谷村(今石川縣內),所以稱為「九谷燒」。
17世紀作品稱為「古九谷」,古老的九谷燒,後來停產,而直到今日仍找無證據證實古九谷停產原因。19世紀的九谷燒稱為「再興九谷」出現在今日的金澤,是加賀國(現在的石川縣)領域,由加賀藩經營,希望復興當年的九谷燒盛況。
九谷燒堅持全程手工,工序複雜包括採石、粉碎、篩羅、沈澱、成形、烘烤、繪畫、施釉、燒製、彩繪、再燒製。在用色之前,還會費時作色料試燒以保證九谷燒色彩豔麗。
現在九谷燒在日本和有田燒齊名,華麗繪製技巧是九谷燒的特色。九谷燒用色大膽豪放、甚至對比鮮明,圖案內容相當豐富,有勾畫人物也有描繪花鳥山水,畫工繁密細膩,並且除了中心主體,周圍的紋飾也縝密細緻,非常用心。
除了上述三個傳統產業耗時耗力,日本其它傳統工藝大部份也都是需要傾注大量心力與時間,在講究快速和效率的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工藝日趨式微,有耐心要學習技術的人越來越少。
一位金澤茶師說,洋服取代和服,在茶道和花道道場可以見到和服之外,只有京都和金澤比較多機會看到和服,其它地方幾乎看不到和服蹤影。友襌技法主要應用在高級和服,在沒有大量和服需求下,學習這項複雜友襌技法的弟子逐年減少。大通燒和加賀竿也是產量稀少,需要有人承繼技法。
石川縣立傳統產業工藝館保存34個傳統產業的工藝品,希望這些精湛技藝可以世代相傳,成為文化的傳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