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和其它大城市裏,廣場在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位置。當您徜徉在壯闊的古老廣場上,瀏覽著典雅的建築群和精美的雕像,觀賞著與光影交相輝映的噴泉水霧,定是心曠神怡的,因為古老廣場所帶有的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即強調對稱、軸線和主從關係,講究沉穩大氣或豪華富麗,給予人真正的視覺美感。同時每一個廣場都見證了法國的一段歷史,了解它們所蘊含的人文歷史背景,也許正是旅程中的收穫。

白萊果廣場(Place Bellecour à Lyon)是法國里昂市的一個大型淨地廣場,沒有任何綠地、樹木或障礙物。它坐落在羅納河和索恩河之間的半島區,亦為該市的中心樞紐點。整個廣場由紅土鋪成,與舊城建築的紅屋頂相協調。在廣場上能眺望遠處美麗的富維耶聖母聖殿(Basilique Notre-Dame de Fourviere), 兩側是堂皇的建築物群,里昂旅遊局和里昂中央郵局就設在此處。半島區的三條主軸是以廣場為出發點的,其中兩條是步行商業街:共和國大街通往市政廳和歌劇院,另一條是雨果大街。

廣場雕像

白萊果廣場上羅納河寓言雕像。(維基百科)
白萊果廣場上羅納河寓言雕像。(維基百科)
白萊果廣場上索恩河寓言雕像。(維基百科)
白萊果廣場上索恩河寓言雕像。(維基百科)

1658年法王路易十四被里昂的白萊果廣場深深吸引,決定選擇其中心放置他的雕像。皇家建築師羅伯特.柯特(Robert de Cotte)對雕像的朝向做了規定:基座上的雕像必須面向北部,原因是為了讓經過最繁忙路口——溝通羅納河和索恩河的兩座橋樑的人們能從正面看到雕像。首尊銅像於1713年由馬丁.德斯賈丁斯(Martin Desjardins)創建,可惜在法國大革命期間(1793年)中被摧毀掉,銅料被用去造大炮了。

今天在白萊果廣場矗立的雕像是法國新古典主義派雕刻家Francois-Frederic Lemot 1825年的作品,當初在巴黎鑄造,雕像完工後,由24匹馬拖著一輛馬車花了12天被運到里昂,當雕像抵達里昂之日,民眾們像過節似地迎接它。與路易十四雕像相伴的是他腳下的於1720年完成的兩個寓言雕像——索恩河與羅納河,由一對雕塑家兄弟(Nicolas Coustou 和Guillaume Coustou)完成。

在Gasparin街的拐角處,矗立著一個「石頭守望者」的雕像,雕像的背後是一段慘痛的往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地是一個叫做「Moulin a Vent」的咖啡館,德國軍官和蓋世太保成員經常光顧它。1944年7月26日,里昂抵抗運動成員在此投放了一顆炸彈,雖然炸彈並沒有造成任何德軍的傷亡,但次日五名在監獄裏被關押的抵抗運動成員遭到了德軍的報復,在炸彈爆炸的現場被槍斃。戰後法國政府設立紀念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法蘭西民族自由而捐軀的烈士們。

廣場的西部是著名的文學作品《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德.聖埃克斯佩里的雕像,這位傳奇作家出生在里昂,其雕像於2000年,即安東尼100周年誕辰之際落成。

對於今天的情侶們來說,路易十四雕像的馬尾巴處(sous la queue du cheval)是典型的約會地點。

無疑地,白萊果廣場是里昂市的標誌性場所,經過幾世紀的變遷後,里昂人正在試圖讓其返回到原來的功能:不是匆匆而過的一個通道,而是充滿活力的生活之地(un lieu de vie)。◇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