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子女有過度活躍症(ADHD)嗎?」近期成為家長間的熱話。有家長把治癒藥物誤當「聰明藥」,以為可改善子女專注力及學業成績,竟然要求精神科醫生開藥予沒有患病的子女服用,真令人哭笑不得。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表示,一名就讀band 1 的7歲女童的家長,得知女兒同校的一個同學患有過度活躍症,服藥後成績竟超過本來成績不俗的女兒,遂前去求診。經詳細問症、身體檢查,及了解女童的學習情況後,黎醫生確診女童並沒有患病。未料該名家長竟哭求醫生為子女處方過度活躍症的藥物,為的是提升子女學業成績。
黎大森表示其同行亦遇到類似情況。一個家長因其就讀小一的兒子成績一般,分別求診視力及精神科醫生,在得知兒子健康無礙後,卻表現失望。黎大森慨嘆,從前家長知悉子女沒患病會很高興,現在卻會為未能以醫學方法提升子女學業成績而失望。除家長心態變得極端外,部份教師也就過度活躍症出現一些極端反應。有名校教師懷疑他的半班學生都患上該症,然而心理學家指「此情況近乎不可能發生」,經醫生診斷後,最後確診的只有一個學童。
過度活躍症患者大幅增加的趨勢的確令人憂慮,但更令人費解的是,家長竟為子女沒患病而失望,為提升學業而寧願子女有健康問題。此外,家長及社會人士對學童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低於對他們的學業成績。
近日一套名為「我的生涯規劃」的短片,帶出了學生所面對的是無路可退的情況,以及在此等壓力與教育下,所形成的扭曲的人格。片中一名小學學童為學業而企圖自殺,卻被另外三名同學阻止,並就讀書是否有前途作出討論。一名學童表示,讀書與否都沒有前途,那何必讀書?更不必自殺。另一名學童更指,與其自殺,倒不如殺掉父母,而該學童就殺人計劃作出詳細分析及講解。雖故事屬虛構,卻在網上仍引起不少迴響。不少網民表示為學童心酸,更有補習老師表示曾遇過學童聲言「不殺掉父母,就不能睡覺。」
子女的健康快樂重要,還是學業成績重要?每一個人的人生是否就只能以學業成績去定義?相信答案顯然易見。時下扭曲的社會風氣,對我們的下一代所造成的傷害,絕對不容忽視。社會的遊戲規則似乎限制了我們的人生,可是有勇氣的人卻往往能夠打破常規,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作為有獨立思考能力、能分辨是非的人,我們雖未必能改變他人,卻至少能從改變自己開始。◇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