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紀元資料室

台灣的客家族群有屬於自己的各種特殊文化。近年來,客家美食越來越風行。本次也特別採訪溫哥華台灣客家會,談談台灣客家美食的特色。

適應環境的飲食法

溫哥華台灣客家會前會長謝明珠介紹說:「以前客家人到了台灣也是居住在山區,山區一般是丘陵地,它不會自己長出東西來,就要想辦法怎麼去務農、開墾、收成,收成之後怎麼讓這些食材變成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他們為了要生存,所以在食材上面就用很多方法去保存它。比如用鹽去醃,因為鹽是最天然的防腐劑,把各種不同的青菜做成各種不同的醃菜,保存起來。各種不同的菜就有各個不同的保存方法。」

客家菜常以醃漬物入菜。
客家菜常以醃漬物入菜。

除了「醃」之外,客家菜中很重要的還有「漬」,謝明珠說:「漬的話一般比較濕,比如種的薑挖出來放點糖來漬,那也是一個保存方法,因為糖也可以保持比較久,能增加口感。再來就是曬乾,青菜拿來曬乾之後把它保存起來。」

鹹、香、肥這3樣就是客家菜的特色。謝明珠談到:「現在很多人到了台灣就要去吃客家菜,非常流行。因為菜曬乾以後有可能每種東西吃起來都感覺一樣,所以以前的人會想辦法,讓它變成味道不一樣的,比如說怎麼運用這種菜的香味,把香味提出來。客家人以前耕種務農,都要做工,所以需要很多能量,所以那個菜裏面也是比較油,比較鹹,比較下飯,因為要補充能量,所以吃也吃得多,菜也很下飯。」

花樣繁多的「粄」

客家人把用米做成的點心叫做「粄」。謝明珠說:「客家人在丘陵地區,主要是種稻米,除了日常吃飯之外,還會想辦法把它做成各種不同的點心,比如糯米做的粢粑,還有湯圓。」

各種用「粄」製成的客家美食。
各種用「粄」製成的客家美食。

客家人分佈台灣各地,北部湯圓跟南部湯圓還不一樣,北部湯圓是小顆的,裏面沒有包東西,南部湯圓則做成很大顆,裏面包點肉。客家人的米食做成各種各樣的點心,而不同的米做出來的點心是不一樣的。

客家傳統米粽是用曬乾的麻竹葉包裹。
客家傳統米粽是用曬乾的麻竹葉包裹。

逢年過節,客家人也有節令的點心,謝明珠介紹:「我們過年吃年糕、發糕還有蘿蔔糕,做這些在過年的時候也是吉祥的象徵。像蘿蔔這個東西我們客家話叫菜頭,就是綵頭。端午節包粽子,元宵節我們是吃一種菜包,也是用糯米做的,裏面包新鮮的蘿蔔絲或者是乾的蘿蔔絲,或者是酸菜。」

不同口味的客家菜包。
不同口味的客家菜包。

勤勞有創意的客家婦女

客家婦女不僅勤勞,而且心靈手巧,富有創意。謝明珠介紹說:「像以前種田或家裏有做工的,因為大家都很早起來就出門做工,所以早餐都很早吃。一般早上9~10點左右,家裏的婦女就會做一些點心幫他們送過去,下午大概2~3點婦女又會在家準備另外一種點心,再給他們送過去。通常一天就會送兩次點心,所以以前的婦女在家裏做這些家事其實都很忙。尤其到了逢年過節,殺雞殺鴨、做吃的,非常忙。」

很多客家的婦女她們的手藝都很好,做出來的菜吃起來真的不一樣,謝明珠也感嘆地說:「我覺得她們也非常有創造力,因為她們可以運用這些很有限的資源,創造出一些很不一樣的菜的味道。」

她也談到了客家菜真正的特色:「客家菜的特色就是簡單。像我們這種年紀,保存在我們腦海裏,就是那種味道,很深遠的意義。所以我常跟小孩講,你說文化是甚麼,你說飲食文化,其實就是你自己最熟悉的味道,就是一種文化,吃的也一樣,或者是你小時候玩些甚麼,那也是一種文化,就是你最熟悉的東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