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類處於二十一世紀,回顧人類科學發展的歷程,我們發現,當我們認識的越多、越深入,我們的知識似乎越貧乏,自然界的難解之迷、未被認識的新生事物也越多。現在,我們或許應該冷靜下來,思考一下人類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思考一下我們應該把怎樣的一個新的科學帶入人類歷史新紀元。本文將回顧史前文明、中國傳統文化、消失的古文明、人類對神的信仰、西方實證科學的發展與侷限。從中,我們將試圖尋找有怎樣的規律引領著這些變化,有怎樣的啟示必須遵循。從而,將探索未來科學如何能更符合「天人合一」之道,走一條符合宇宙規律的發展道路。

一、 史前文明

近一百多年來,大量的考古發現表明我們地球上不止存在過我們現在的文明,而是有過不同的史前文明時期,有些文明徹底消失在歷史中,有些文明殘留下一些歷史碎片。

1.史前冶煉技術 :28億年前的鐵球

在冶煉技術方面,在南非的克萊克山坡,礦工們發現了幾百個金屬球,而這些球所處的地層據考證有大約28億年的歷史。環繞鐵球的凹槽十分精緻,製鐵技術專家認為很難解釋成是自然過程形成的。

南非發現的28億年前的鐵球。(網絡圖片)
南非發現的28億年前的鐵球。(網絡圖片)

2.史前物理學: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在物理學方面,在非洲加蓬共和國的奧克洛(Oklo)鈾礦區,發現了一個大型的核反應堆。 1972年6月,進口奧克洛鈾礦的法國一鈾提煉廠驚奇地發現,運來的鈾礦石中鈾-235的含量不足0.3%,而其它任何鈾礦中的鈾含量都在0.72%左右。後來很多科學家去考察,最後確認是一個20億年前的古老的核反應堆,運轉時間達50萬年之久。1975年6月23-2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加蓬的利布維里專門召開了奧克洛現象專題學術研討會,大會收到共有來自19個國家、2個國際組織的74位代表的40餘篇論文。

尤為不可思議和至今仍能啟發現在科學家們的是其核廢物處理的結構圖,保證了即使核廢物由於各種原因溢出內層,核輻射也會被不同的外層吸收。

位於非洲加蓬共和國奧克洛(Oklo)鈾礦區的大型的核反應堆。(NASA)
位於非洲加蓬共和國奧克洛(Oklo)鈾礦區的大型的核反應堆。(NASA)

3.史前地理學:古老的南極地圖

在地理學方面,土耳其人哈基.亞哈馬德早在公元1559年所繪的地圖上就標明了南北美洲的海岸線,但是旅行家和地圖繪製者得到完整美洲地圖卻是整整兩個半世紀以後的事。另外在距今3,500年的西藏古文書也有關於美洲的記載。土耳其人奧倫奇.費那烏斯在公元1532年繪製的南極地圖海岸線與現代南極地圖極為相似,另外他還精確地繪出了南極在8,000年前冰封前的大陸形狀。而現代人知道南極冰封下的地形是公元1958年科學家通過穿透冰層的勘測才知道的。上面所有這些16世紀的地圖都是他們依據更為古老的地圖臨摹下來的。

4.史前天文學

在天文學方面,古代瑪雅人不知道望遠鏡,卻知道天體的精確運行周期,並和現代極為相近。比如,太陽年(即一般意義上的一年)現代的精確測量值為365.2422天,而古代瑪雅人卻知道太陽年的長度為365.2420,比準確數字只少0.0002天;同樣瑪雅人概念中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9.528395,而現代的測量值為29.530588[6]。瑪雅人對金星的會合周期的計算能精確到每6000年只差一天。在危地馬拉Quiriga出土的一塊石碑,標明了4億多年前某一天的日月位置,其計算過程清楚。

5.史前建築學

在建築學方面,地球上有很多史前巨石建築群,其特點是非常高大宏偉,用非常龐大的石塊砌築而成,而且拼接得非常完美。而這些巨石要用現代化的機器才能搬運,有的甚至連現代化的工具都無能為力。這些建築中往往都運用了十分精確的天文知識。建築物的三維尺度、角度和某些天體精密對應,蘊涵著很深的內涵。

比如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平均每塊重達2.5噸,最大的達250噸。其幾何尺寸十分精確,其四個面正對著東南西北,金字塔內的小孔正對著天狼星。另外,法國化學家約瑟夫.大衛杜維斯從化學和顯微角度研究,認為金字塔的石頭很可能是人工澆築出來的。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正對著東方,經最新天文分析和地質分析,其建築年代可能要比考古學家早先的估計要久遠的多。美國地質學會修齊教授說,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受到的侵蝕似乎不是風沙造成的,風沙造成的侵蝕應該為水平、銳利的,而獅身人面像的侵蝕邊緣比較圓鈍,呈蜿蜒彎曲向下的波浪狀,有的侵蝕痕跡很深,最深達2米。另外上部侵蝕的比較厲害,下部侵蝕程度沒這麼高。這是典型的雨水侵蝕痕跡。而獅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000多年,其餘時間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於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風沙侵蝕的話,那麼同時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築,也應該受到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古王朝時代的建築中沒有一個有獅身人面像受侵蝕的程度嚴重。而從公元前3,000年以來,基沙高原上一直沒有足夠造成獅身人面像侵蝕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釋這些痕跡是很久遠以前、基沙高原上雨水多、溫度高時的時代殘留下來的。另外根據天文學計算,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8,810年左右,地球上每年春分時太陽正好以獅子座為背景升上東方的天空,此時獅身人面像正好對著獅子座。根據以上分析,考古學家推測獅身人面像很可能建於一萬多年前。

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與秘魯交界處的蒂亞瓦納科(Tiahuanaco)文化遺址。其建築是由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巨石嚴密砌成。(網絡圖片)
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與秘魯交界處的蒂亞瓦納科(Tiahuanaco)文化遺址。其建築是由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巨石嚴密砌成。(網絡圖片)

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與秘魯交界處的蒂亞瓦納科(Tiahuanaco)文化遺址位於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距離的的喀喀湖不遠,是由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巨石嚴密砌成。考古學家還在巨石的縫隙中發現了一些小金屬釘,其作用是固定石頭,據推測,這些金屬釘是把金屬熔化後再倒入鑿出來石頭模子中製成的。可能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它矗立在長30呎、寬15呎、厚6呎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的。在蒂亞瓦納科古城的太陽門上雕刻有1萬2千年前滅絕的古生物「居維象亞科」(跟現在的大象類似)和同期滅絕的劍齒獸。太陽門上還雕刻有既繁複又精確的天文曆法。在蒂亞瓦納科遺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貝殼、飛魚化石,顯示它過去曾是一個港口,擁有完善的船塢和碼頭,其中有一座龐大的碼頭可供數百艘船舶同時裝卸貨物使用。而建造這座碼頭所用的石塊每塊大致在100-150噸之間,最大的達440噸。根據畢生研究蒂亞瓦納科文化的玻利維亞學者Posnansky教授用天文黃赤交角推算,該古城可能建於1萬7千年前。

在英國西南索.爾茲巴尼平原,豎立著高大的巨石陣,巨石陣的主石群排列成圓環形似的馬蹄鐵狀,在周邊的石環,大部份還站於遺蹟中,在這石環裏還有一個比較小的石環。而這兩個石環中有被稱為「三石牌坊」(Trili-thon)的史前建築,即兩個直立的巨石上橫放著另一巨石(楣石)。令人們感興趣的,除了怎麼令重達數噸的楣石升至直立巨石的頂部之外,還有如何使楣石與直立巨石緊密接合。科學家發現,由石柱頂部的凸出部份與楣石凹溝接合,與如今木匠所用的「入榫」技術如出一轍。(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