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在今年初所發生的多宗學生自殺事件而成立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日前遞交了最終報告,稱學生自殺「與教育系統並無明顯和直接關係」,再度引起社會爭議。事實上,除主流教育系統外,香港還有十分多元的國際教育系統,究竟哪一條路更適合本港學童?

今年上半年,香港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教育局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並開展研究,日前遞交了最終報告,報告揭示過去3個學期多達兩成四的中小學生自殺個案均涉及學業問題,但指學生自殺與教育系統無直接關係。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對報告結果表示不滿,促請立法會就報告召開公聽會。聯席剛以網上問卷訪問逾1萬3千人,包括家長、中學生及大專生,調查顯示有八成四人認同本港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有直接關係,認為現行教育制度為學生帶來沉重壓力。

面對備受爭議的本港教育系統,許多主流家庭傾向將孩子送讀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如國際認受性高的IB課程越來越受歡迎。部份傳統中學名校亦藉此推出IB課程,在該校高中部開設DP(IB預科文憑)課程,包括拔萃男書院、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真道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等。下一年香港又將新增兩間推行IB學制的國際學校,包括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及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開辦的宣道國際學校,最快於明年9月開學。

選修IB課的學生正在繪畫。(國際文憑組織網站圖片)
選修IB課的學生正在繪畫。(國際文憑組織網站圖片)

IBDP課程與香港高中課程

「國際文憑」(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以下簡稱IB)由國際文憑組織主辦,於1968年由瑞士日內瓦國際學校創立,旨在培養學生的「國際公民」素質,注重智力、社交、藝術、服務意識等多方面才能的發展。目前全球已有近150個國家,超過4,500間學校提供IB課程。目前香港有57所學校獲得認可,合共開辦72個IB課程,提供中、小學各程度的IB課程。根據IBO網站及香港教育局網站資料,試對比IB預科文憑(IBDP)與香港高中課程的差異。(見右表)

通過對比可看到,IB國際教育更加注重「全人教育」,更重視學科的探索方法和實踐。在評核標準中看到,若學生不能完成CAS(創意、行動與服務),即不參與社會實踐,是無法從IB教育系統中畢業的。

任何一種教育制度都有其存在意義,如何選擇需根據家庭條件與孩子的性情,小朋友快樂地學習成長最重要。(fotolia)
任何一種教育制度都有其存在意義,如何選擇需根據家庭條件與孩子的性情,小朋友快樂地學習成長最重要。(fotolia)

筆者曾作為研究員到訪本港的一些國際學校及本地學校的中學部,對國際學校的「知識理論」 Theory of Knowledge(TOK)課程頗有感受。許多人會認為IB課程中的「知識理論」等同於本地高中課程中的通識科,事實上並非如此。「知識理論」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及思考能力,鼓勵跨學科進行討論,引導的方向更加國際化。而本地高中的通識課,更加注重香港本土的議題。

例如香港一所國際學校,學生討論中國出現「反日」示威的話題時,會嘗試從歷史、不同國家的立場、不同媒體的報道、感情色彩、哲學、語言文化等各個方面進行探討,認識得十分深入,不僅僅局限在一個角度之中,這也正是IB課程的要求。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味的背記知識已經過時,學生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探索知識的方法。

在IB學生培養目標中,可以看到一系列對於學生品格的要求,其實踐的方式比較獨特,例如有的學校會選擇學生培養目標作為該季度或年份的跨學科主題,不同的科目會圍繞這一個目標進行校本課程與校園活動的設計,通過靈活的設計給予學生品格教育。

當然,任何一種教育制度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引導學生正向發展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社會、傳媒在教育領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IB國際教育也是一種參考的教育方式,如何選擇教育模式依舊要根據家庭條件與孩子的性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