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會刷牙來保護牙齒健康,但卻不知道正確刷牙的方式和步驟,雖然天天刷牙,但並未成功防止牙病發生。長期下來反而為牙齒帶來不利的影響。以下列舉幾項日常生活中刷牙的錯誤方式,看看你中了幾個。
1.刷牙前牙刷先沾水
大部份的人都有用牙刷沾水後再刷牙的習慣,不過牙刷一旦變濕,就很容易產生泡沫,會使人以為已經刷了很久時間,因而結束刷牙,但其實這個時候,牙齒還未完全清潔。
牙膏的功用,是透過裏面所含的潔牙成份與牙齒輕柔地持續摩擦,以達到清潔之功用,所以擠上牙膏後,牙刷不沾水,慢慢地刷至出現細微泡沫,牙膏的潔牙成份才會發揮最佳作用。
2. 習慣起床後先刷牙
一般而言,起床刷完牙之後,大多數的人才會開始享用早餐,因為飯後酸性物質會快速產生,宜在飯前刷牙,將齒垢清除,以減少酸性物質的形成。
不過,有不同研究顯示,刷牙後馬上進食,牙膏內所含的護齒成份停留在牙齒上的時間太短暫,無法完全發揮護牙效果,應飯後刷牙。不論哪一項研究皆有其道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起床後先刷牙以清理口中細菌;進食後,再漱口或刷牙,清除食物殘渣,降低蛀牙的機率。
3.使用冷水刷牙
早上起床打開水龍頭,直接就使用冷水刷牙,這是一般人普遍的習慣。但研究發現,最適合刷牙的溫度是與體溫相近的35℃~37℃,且此溫度下牙膏內的摩擦劑和氟化物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經常使用冷水刺激牙齒,容易導致牙齒敏感酸痛、牙齦出血等牙病,造成牙齒的損害。尤其在冬天,老人與小孩的牙齒、或補過的牙齒相對較為脆弱,應盡量避免口腔內忽冷忽熱,以免引發敏感性牙齒。
4.牙刷越大越好
每顆牙齒的大小不一,最佳的刷牙法是每次刷牙能夠刷到2~3顆牙齒,每次刷10下後,再往下一區移動。
所以牙刷並不是越大越好,為了能夠完成口腔清潔工作,宜挑選一把刷頭大小約2.5~3顆牙齒寬度的牙刷,不過牙刷大小因人而異,因此選擇牙刷的大小以能將刷頭伸到最後面的牙齒為標準。
5.大力刷牙就愈乾淨
刷牙力道的大小每個人不盡相同,只要能夠刷乾淨齒面即可。如果力量太大,反而會使牙齒損傷,也會傷害牙齦,引起口腔潰瘍等問題,所以應多加注意力氣拿捏,此外也應注重刷牙的方法,以保持牙齒的健康。
6.超過90%的人習慣橫著刷牙
超過90%的人平時多使用「拉鋸式」的橫向刷牙,但這種方法無法有效清除齒縫間的殘渣,且容易磨損琺瑯質、擦傷牙齒表面,長期還會造成牙齦萎縮、牙齒根部楔形缺損和牙本質敏感等等問題。
正確的刷牙方法應為,牙刷在前面左右兩邊的部份應保持45˚,中間則順著齒縫豎著刷牙,上下提拉刷動,後面的臼齒部份,則採取橫向刷牙法,不同位置所使用的刷牙方法也不盡相同,重要的是能夠完美清潔鞏固牙齒。
7. 刷牙時間過於短暫
刷牙的目的是消滅牙菌斑,牙菌斑為一種附著在牙齒表面和齒縫間的無色細菌,容易導致牙齦發炎、齲齒等等的問題。據調查每人每次刷牙時間為59秒,大家普遍認為,只要將食物殘渣清除即完成刷牙,導致刷牙時間太短,而無法徹底清理口腔清潔。
醫生表示,刷牙是保護牙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最好的刷牙時間為一次2~3分鐘,只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即可讓牙齒健康、口氣清新。◇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