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整天不務正業,揮霍敗光家產而自身又不能自立的子弟,通常都會罵他為敗家子。
古人稱敗家子為敗子。「敗子」一詞源於《韓非子・顯學》:「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大意是說,在管教嚴厲的家庭中不會有強悍不馴的奴僕,而在慈母的嬌慣下卻會出敗家子。
另清朝梁紹壬所撰《兩般秋雨盦隨筆・敗子》中載︰「今人呼不肖子曰『敗子』。或曰︰『敗當稗。稗,所以害苗也。』」大意是說,現在的人叫不肖子為「敗子」,或說敗也作稗,稗是對秧苗有害的。
由此可知,敗與稗同音,敗子原作「稗子」。原來,稗本意是田間雜草,葉子像稻,葉鞘無毛,因常與水稻生長在一起,故影響水稻的生長發育。如《說文》︰「稗,禾別也。」
稗的果實如黍米,可以釀酒、食用,或作為飼料。如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二・稗》引陶弘景曰︰「稗子亦可食用。」稗,雜生於水稻中,是稻苗的害草,因其與敗家子的習性極為相似,故稱不肖子為「稗子」、「敗子」。
此外,稗又有微小、非正統之意,如《廣雅》上載︰「稗,小也。」故小販又稱為「稗販」,如《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上載︰「掖庭有稗販之名,姬姜被干殳之服。」
古代稱小官為稗官,因稗官也收集民間故事小說,後小說家又多出自於稗官,因此又把小說家稱為「稗官」。如《漢書・卷三十・藝文志》上載︰「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三國時魏官吏如淳・注︰「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顏師古・注:「稗官,小官。」
清朝袁枚所撰〈祭妹文〉其文纏綿悱惻,是古代祭文三絕之一。祭文中有一段描寫袁枚病中其妹對他關懷之情︰「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懽。」文中的「稗官野史」簡稱「稗史」,泛指記載街談巷說的瑣碎言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