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鳳(音譯)25歲結婚,隨後開始了她循規蹈矩的家庭生活——有了自己的住房、家具、有了女兒並陪伴她成長。如今女兒已經28歲,卻選擇了與劉不同的生活道路,她不打算急著結婚,更指望自己在事業和經濟上有更大發展,再談婚論嫁。
《紐約時報》9月11日報道,像劉的女兒宋宗沛(音譯)這樣具有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中國年輕女性,越來越多,她們中選擇推遲婚姻的人,也越來越多。這種現象為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和經濟觀帶來新考驗。
宋宗沛如今和兩位同屋在北京合租一間公寓房,她把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職業發展和經濟累積上。她不覺得自己需要急著成家。宋說,「目前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個人發展」。
分析認為,中共長期的一胎化政策帶來的弊端、社會老齡化問題及年輕女性知識與經濟實力的提高,是更多年輕人不願急於結婚的主要原因。
人口老齡化及一胎化政策 讓更多中國人不願結婚
分析說,中國婚姻數量的暴跌主要源於中國人口老齡化及一胎化政策帶來的弊端,同時高學歷、高收入中國女性的增加,也加劇了中國結婚率的降低。一些經濟、人口及社會學專家認為,隨著這些女性推遲婚姻、追求事業的發展和經濟上的提升,她們更感覺婚姻不再是讓她們獲得安全感的唯一途徑。
據統計,中國在去年有1200萬人登記結婚,連續第二年下跌。同時,380萬中國人註冊離婚,比10年前增加一倍多。
另外,中共的一胎化政策實施了35年,這期間加速了中國出生率的下降。這項政策在今年1月被官方正式廢除。
也是因為一胎化政策,目前20到29歲的中國人,即處在婚育黃金年齡的人口比例,比20年前更小。同時,由於中國人更喜歡生男孩,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失調、男性人口過剩的現象進一步增加了中國人不願結婚的複雜因素。
更多女性選擇事業 不願早結婚
長久以來,由父母指配婚姻是中國人的主導婚姻模式。雖然中國社會和人們道德觀的變化,這種模式在現代中國已不多見,但父母對子女婚姻的牽腸掛肚或潛在影響依然存在,例如許多父母為子女尋找中意的伴侶、逢年過節時追問孩子的婚姻打算等。
上文提到的宋小姐的母親劉女士說,她同意女兒的觀點,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應再等一等,不必急著結婚。同時,劉女士內心也充滿矛盾,她希望女兒能儘早找到合適的伴侶,成家完婚,「我希望女兒擁有幸福的生活,我想有個家對她更安全」。
政府數據顯示,中國男性與女性在收入和就業方面的鴻溝仍存在,但高學歷的女性比例不斷增長。2014年在所有本科畢業生中,女性的數量超過一半。10年前,女性的比例為46%。同年在研究生畢業者中,女性比例近一半。
骨牌效應 中國經濟受影響
近年中國結婚者人數進一步下降,這正給中國人的經濟及社會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結婚人數的下降意味著新生兒數量的下降、購房及居家用品等的消費力也會相應減少,然而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增長依靠的主要動力。
對於中國社會現象的變化,商家的「嗅覺」總是更強。為適應正悄然變化的中國消費趨勢,許多商家已經開始專為年輕伴侶或單身人士推出價格更低、尺寸更小巧的商品,例如珠寶商為未婚情侶推出價格更優惠的珠寶飾品;有的商家為單身一族推出容量更小的電飯煲,每次只做夠一次的飯量,不必再將剩飯送進冰箱;還有個別外國商家打出廣告,表示可以為中國女性冷凍卵子,待以後使用,儘管這種做法若用於未婚女性,在中國屬不合法。
家家順(音譯)是一家房產公司,他們正計劃為單身族推出小戶型、低價位的住房選擇。
中共一直希望讓中國經濟減少對出口和政府大項目的依賴,希望改變中國人謹慎消費的觀念,代之以美國式的消費觀念,但中國人不願結婚的人數增加,使中共更難達到其預期。
一些中國的研究人員說,隨著中國人更難找到合適的對象結婚,許多家庭更傾向多攢錢、少花錢,為的是日後買一戶更大的住房,為孩子結婚做準備,同時藉此為孩子日後的生活奠定更殷實的經濟基礎。
中國男性怎麼了?
30歲的程谷萍(音譯)來自杭州,目前在一家新創公司工作,並同時攻讀博士學位。她也是不願急著結婚的女性之一。她說,她對自己在事業和教育上的高期望,使她最近與男友分手了。「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還不夠相稱,我也想看看自己(在事業和學業上)到底能做得多好」,程小姐這樣說。
她還說,感覺找到一位合適的男友真不容易,因為和她年齡相彷的男性「不夠成熟或不夠有責任心」。她提到自己之前還交往過一位男友。每次他們想一起做件事或出去吃飯時,他只會裝作賣乖的樣子,一邊說一邊笑:「你想做甚麼,我們就做甚麼。」程小姐說,男友讓她感覺自己有了個兒子。◇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