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家皇院任追隨
仙家風範
東晉以後,山水遊記體詩文開始受到關注,從唐朝開始,遊山水已擴大到對臺閣名勝、邊塞以及繁華名都大邑之遊歷。所以在唐詩中有很多優秀山水詩、邊塞詩。唐代很多文人在入仕以前都有長期遊歷經歷。這種遊歷除了遊賞名山大川、增聞廣見之需要,還有出於對佛、道之信仰而尋仙訪道的目的。李白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云:「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是遊歷詩人的典型代表。
唐代是儒、釋、道發展和弘揚之鼎盛時期,文化繁榮昌盛,產生一大批光耀千秋之偉大詩人。人們敬信神佛,很多人求仙訪道,修佛修道,唐代社會瀰漫著濃厚的神仙氣息,詩歌創作更是充滿仙風道味。唐代遊仙詩很多,有修道人所寫,亦有文人所寫。有些修道人本人就是文學家、詩人。如道士司馬承禎與詩人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與李白一起被稱為仙宗十友。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劉禹錫、孟郊等唐代著名詩人也都有很多遊仙內容詩詞傳世。
遊仙詩是中華文壇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古人敬神信佛,得仙人度引,通過遊仙詩闡述超越時空的宇宙意識及修煉所得所見,同時也啟迪世人,看透塵世苦短與空幻,不為世間名利物慾所牽累,早日踏上修道向善正途;追隨天地之道,與天地相應,才能知變、應變,最終返本歸真、修成真人、正覺。
魏武大帝曹操是史上第一個集中創作遊仙詩之詩人。現存二十餘首曹操之詩詞中就有七篇遊仙詩。曹操瑞應黃星,應運而生,真人下世,修道,養身,其遊仙詩清楚記錄其修煉、體會並所成,將仙家風範留給後人。
至唐代,遊仙詩人中最著名者當數詩仙李白。詩人自稱「謫仙」,因此他遊於仙境猶如重返故地,與仙人相遇猶如故人重逢,甚至如遊子還家,一切是那麼熟悉親切:
《懷仙歌》
一鶴東飛過滄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堯舜之事不足驚,自余囂囂直可輕。
巨鰲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
其中「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表達出彼此都殷切地思念著對方。他描寫遨遊仙界時,神仙們都格外熱情:下面幾首詩中講述玉女「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赤松子「借余一白鹿」,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而詩人對仙人之邀請則是「含笑凌倒影,欣然願相從」。他在仙境中更是自由自在,隨心所欲,超越時空。
先看李白《飛龍引二首》。
其一
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
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
登鸞車,侍軒轅,
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閒,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
載玉女,過紫皇,
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後天而老凋三光。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當年,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群臣後宮上者七十餘人皆乘龍升天。詩人飄然從風縱體登鸞車,與軒轅黃帝乘鸞車遨遊青天,樂不可言,多麼愜意!
當年,黃帝與群臣後宮在鼎湖乘龍飛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於是都拽住龍髯不放,龍髯都被拔掉墜落下來,黃帝所用之弓也掉了下來。黃帝在百姓仰望之中飛向天庭,那些小吏們只能抱著龍髯和弓大聲呼喊。詩人駕天車,載玉女,遇紫皇,紫皇賜白兔所搗之藥方。紫皇乃世間所傳道家修煉中最高神仙,所以此時詩人越過紫皇所在仙境層次,居高臨下,俯視眾神,包括蛾眉蕭颯之瑤池王母。
《西上蓮花山》(《古風》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華山仙女(明星)邀詩人同飛太清仙界之中,又遇仙人衛叔卿。回首俯視人間,中原地帶安史叛亂軍橫行,人民遭難,一切一目了然。
《古風》(第二十)
昔我遊齊都,登華不注峰。
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
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
詩人遊濟南,登華不注峰遇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白鹿一頭給詩人。詩人「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與赤松同遊仙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此詩作於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意境雄偉,變化莫測,藝術形象多采,表現手法新奇,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詩作。
這首詩題目一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於出翰林之後。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還山。離長安後,在東魯家中居住一時期。後離別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旅途。這首詩即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所作。
此詩所描寫夢遊,並非虛托,是他看到仙境,以夢境寫出。常人認為這是虛幻、夢遊,也就不會太過驚世駭俗。與他「藏」身酒肆一樣,不破常人社會之「迷」罷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古人傳說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很難尋求;而現實中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卻可看到。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人聽到過仙人天姥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台山相對,李白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遊,他對此處山水非常熟悉。天姥山雖是越東靈秀之地,但相比其它崇山峻嶺如五大名山——五岳,應該遜色多了。可是李白卻在詩中說「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姥連天,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如天台山(赤城是天台山別名),亦不過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足下一樣。
後人不能理解,為甚麼李白筆下天姥山竟然高過天下聞名之五岳及天台山!所以只能認為這是李白平生所經歷奇山峻嶺之幻影,是現實中天姥山在李白筆下誇大之影子。但通過修煉達到很高境界後,李白此時所看的天姥山,當是天姥山另外空間顯現,即仙界之顯現,比起人間五岳等山,自然高大無比,殊勝壯觀,並非常人空間所見天姥山。
在月夜清光照射下,李白飛渡過明鏡一般之鏡湖。明月將其身影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剡溪。南北朝大詩人、修煉人謝靈運當年遊天姥山時,曾在剡溪住宿。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製木屐,登上謝公曾經攀登之石徑——青雲梯。其後見海日,聞天雞,千岩萬轉,迷花倚石,熊咆龍吟,雲青欲雨,水澹生煙。這裏,李白進一步描寫了另外空間所見,在那裏他穿越時空,並和周圍事、物之另外空間顯現融合在一起。在另外空間裏,一切物體都有其生命體現。世人看層巔、深林、石頭以為沒有生命,但在另外空間,他們都有生命體現形式,他們都和詩人相互溝通。
接下去,詩人寫到「列缺霹靂,丘巒崩摧」,霹靂之中,「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一個神仙世界突然出現,「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分明是神仙聚會,盛大而熱烈!「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列隊迎接詩人到來。金台、銀台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
很多人把這些看作是詩人之夢想、浪漫,等等。其實,如前所述,這正是李白修煉有成、位列仙班、神遊天姥,諸神為其接風、展示仙界之真實寫照。李白借用夢遊寫出這些奇境。
另外空間仙境倏忽消失,詩人返回現實空間。即所謂「夢」醒,告誡常人,「古來萬事東流水」。悠悠萬事,皆有因緣,應了悟天機,看破紅塵。當然,詩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隨時即行,再訪仙境。
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後卻又加添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明示李白身世如此,仙人邀其修煉,豈能在人世間屈膝權貴!李白雖然深受玄宗之知遇、厚待,但終為佞臣所嫉,賜金還山。當然其使命亦非陪伴皇帝,終老皇宮。當朝位高權重佞臣在李白眼裏,更是不過如此而已,豈肯折腰屈膝?
李白很多遊仙詩,大都在借酒醉或借夢境寫就,都不直接去破常人社會之迷。杜甫懷念李白說:「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他已看透李白「佯狂」,借酒醉揭示真實之苦衷,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之理由。其下句更明白說出「世人皆欲殺」,這也不是誇張寫法。可以想見,當時一定有許多人憎恨或妒忌李白。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