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月拉鋸,美國終於要給基因改造食品「貼標籤」了。這也是美國在生物工程食品領域的首項立法。那麼究竟甚麼是基因改造食品,與傳統食品有何區別,對健康和環境又有何影響?
美國總統奧巴馬7月29日簽署《國家生物工程食品披露標準》法案,授權聯邦政府農業部長就生物工程食品的基因改造成份確立強制性披露標準、實施方法和規程。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將很容易通過食品包裝袋上的標籤,來識別哪些是基因改造食品。
白宮發言人希爾說:「這項措施將提供新機會,讓消費者有機會獲得他們食物的相關信息。」美國國會2星期前通過立法,要求食品包裝上顯示二維碼、文本標籤或某種符號,用以標誌其是否含有生物工程加工物質。具體細節則需農業部制定規則,可能花費2年時間。
新法律要求食品生產商自主選擇在包裝上標注基因改造成份和含量的形式,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屬性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新法律也得到食品行業的廣泛支持,他們希望看到產品有國家標準的基因改造標識,而不是由各州通過其獨立、各異的法律。
基因改造食品有哪些?
基因改造食品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它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從而形成的可直接食用或作為加工原料生產的食品。
按照種植面積統計,全球約81% 大豆、35% 玉米、30% 油菜和81% 棉花是基因改造產品。在美國的食品超市,基因改造食品幾乎無所不在:甜玉米(sweet corn)、玉米油(corn oil)、含玉米和大豆成份的穀物早餐(cereals)和麵包(bread);大豆(soy bean)、豆油(soybean oil)、豆腐(tofu)及各種豆製品(soy products);菜籽油(canola oil);夏威夷木瓜(Hawaiian papaya)、西葫蘆(zucchini)和歪脖子黃筍瓜(yellow crooked-neck squash)。
美國55% 蔗糖(sugar)從甜菜(sugar beets)提取,而95% 甜菜被基因改造,但用甘蔗(cane)煉製的蔗糖(sucrose)則不含基因改造成份。
約17% 農場主在奶牛體內注射一種從基因改造大腸桿菌提取的激素(rBGH)以增加產奶量,所擠出的牛奶(milk)及用這種牛奶製成的各種奶製品(dairy products)也涉及基因改造成份。
軟飲料(soft drinks)的基因改造成份主要來自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這是種甜味劑,由基因改造玉米製成,被用於各類飲品、麵包、麥片、零食、燻肉、乳酪、湯料和調味劑等。研究已發現,美國人的肥胖問題與食用過多含基因改造成份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有關。一些州已立法要求在食品包裝袋上註明是否含有這種成份。
基因改造食物安全嗎?
一般說來,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評估關註:(a)直接健康影響(毒性);(b)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致敏性);(c)被認為有營養特性或毒性的特定組成部份;(d)插入基因的穩定性;(e)與基因改良有關的營養影響;以及(f)可由基因插入產生的任何非預期影響。
不同的基因改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各種基因,意味著應逐案評估個別基因改造食品及其安全性,且不可能就所有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發表總體聲明。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基因改造食品已通過安全性評估,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也認為,通過評估的基因改造農作物與傳統作物一樣可安全食用。
基因改造作物於1990年代首次進入美國的食品供應,迄今93%大豆和88%玉米是基因改造產品。據估計,美國市場上現有食品中75~80% 含有基因改造成份。而與此同時,與之相對的有機食品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反映消費者仍從健康和環境風險方面對風險評估的有效性提出疑問,特別注重於長期影響。
以大豆為例,有機大豆為橢圓形,有點扁,大小不一,肚臍為淺褐色,製成豆漿為乳白色。基因改造大豆形狀滾圓,大小相差不多,肚臍為黃色或黃褐色,製成豆漿或豆腐都有點黃色。
簡單的測試還發現:基因改造大豆不會發芽,但個體會膨脹;而有機大豆用水浸泡3天就會發芽。從這個試驗過程,人們可以發現:這些基因改造大豆是一次性產生的果實,胚芽不具有生命活性,沒有延續後代的能力。
一旦人類大規模長期食用各種基因改造食品,其中的成份是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改變人類本身的正常基因,導致形象改變、抵抗力下降、怪病叢生,甚或喪失生育能力,僅憑短短幾十年的觀察和評估還不足以排除可能性。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世界各地的人們往往對食品有不同的態度。除營養價值外,食品通常還有社會和歷史內涵,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具有宗教重要性。◇
對基因改造觀點
支持者:促進糧食、飼料、纖維產量,提高生產力、經濟利益和營養價值,減少貧窮和飢餓,節約耕地,減少使用農藥和灌溉用水,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反對者:目前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無法有效評估長期風險。基因改造生物並非自然界原有品種,對地球生態系統屬於外來品種,會導致傳統生物的基因污染。
基因改造食品簡史
1946年 科學家首次發現DNA可在生物間轉運。
1983年 世界首例基因改造植物——含抗生素抗體的煙草在美國成功培植。
1992年 中國成為世界首個商品化種植基因改造作物——煙草的國家。
1994年 美國首次允許基因改造番茄在市面銷售。
2000年 黃金大米誕生。
2013年 中國研究人員以不知情兒童進行黃金大米試驗而掀起軒然大波。
部份政府態度
美國:認為不比傳統食品不安全,採「無罪推定」策略,對研究和商業化不過多設限。
歐盟:上市銷售要經過成員國和歐盟兩個層次批准,對基因改造食品實行強制標籤制度。
日本:監管基於生產過程管理,包括安全性審查、區別性流通、上市審批和產品標識。
中國:沒有專門立法,多以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形式規定,往往具臨時性和應急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