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近月美國總統初選,多位議員候選人均抨擊奧巴馬政府的貿易政策。左傾的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聲稱他反對所有近年美國與外國簽訂的貿易協議;右傾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則認為奧巴馬政府無能,讓各項貿易協議打擊就業;連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都改變過去立場轉而反對《跨太平洋戰略與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為此,多位著名經濟學者最近就美國的貿易政策發表評論;大多傾向維持自由貿易,擔心下任總統會傾向貿易保護主義而導致美國的經濟損失。

他們的論點主要認為自由貿易對廣大消費者有利,讓他們享受較為便宜的貨物和服務,有助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不過自由貿易的確會打擊就業,特別是受到外國進口影響的行業,有關藍領工人難免感到憤怒。

《時代雜誌》指出,自1990年至2008年,受進口影響最甚的行業幾乎在就業方面沒有淨增長。多數經濟學者接受對失業工人提供補貼,特別是培訓,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德國就清楚採取這樣的措施。

另一項論點是美元作為國際通貨與國際儲備貨幣形成強美元,這對美國出口不利。美國因此經常抨擊外國政府過份讓它們的貨幣貶值,過去日本是批評的主要對象。現階段中國則首當其衝。

鑑於中國從中美貿易中享受大量盈餘,中國自然是選舉中的抨擊焦點。特朗普建議對中國進口加徵百分之四十五關稅,以減少美國的失業。無可懷疑,中國讓美國的就業下降,有估計達二百四十萬的工作崗位;但最近兩年多的經濟不景氣令美國損失八百七十萬個工作崗位。

事實上,美國自1976年開始每年均有貿易赤字,比中國改革開放更早。美國經濟體積龐大,自給率相當高。2014年,美國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4;相比之下,中國的比例是百分之23,德國是百分之46,南韓是百分之50。

美國國民似乎明白上述的道理。去年的一項民意調查反映,百分之58的被訪者認為自由貿易協議是「好事」,百分之33的被訪者則持相反意見。不過百分之46的被訪者認為自由貿易協議會推低工資,只有百分之11的被訪者認為會拉高工資。

從客觀、長期的角度而言,過去數年全球貿易開始放緩,不過數字經濟、數字貿易則反有可觀的增長率。經濟全球化讓小企業能參與國際貿易,而小企業則是新就業的重要來源。對維持貿易平衡,經濟學家認為教育是最有影響力的因素,美國在這方面尚有改善的空間。◇

鄭宇碩
退休前任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及當代中國研究計劃統籌人, 曾擔任中央政策組顧問。已出版的中、英文專著分別有三十多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