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歷史上第一位滿分畢業生,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名, 小提琴大師梅紐因生前推薦的最後一名音樂天才,年紀輕輕就成為梅紐因小提琴大賽評委。他,就是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家寧峰,一個80後的成都小伙子。
雖然總是被稱為「天才」,寧峰卻沒有「天才」的冷傲,更像鄰家的「暖男」。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謙遜低調、個性內斂,同時又才華橫溢、妙語連珠。應拉荷亞音樂協會(La Jolla Music Society)之邀,寧峰2月中旬來到美國聖地亞哥,舉辦兩場音樂會。赴美之前,記者通過電話聯絡到了身在德國的寧峰,聽他暢談自己的成長經歷、對音樂和小提琴的感悟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天才少年幸遇恩師
寧峰1981年出生在成都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裏,父親是司機,母親是醫生。他4歲時,父親給他一把小提琴讓他學,希望兒子長大後,在工作之餘能通過拉琴和音樂陶冶情操,因為這是他們經歷了文革的一代人錯失的。
寧峰反覆說自己很幸運,「在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遇到了特別正確的老師。對我影響最深的有四位,每一位在不同的階段都給了我極大影響。缺少其中任何一位,我都不可能有現在的成績。」
第一位是寧峰4歲時的啟蒙老師文有信,他說沒有文老師就不會有後來的自己。第二位是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胡惟民教授,寧峰11歲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後,就師從大胡老師。正是在這裏,寧峰真正愛上了小提琴和古典音樂。
第三位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胡坤教授。1998年寧峰獲得學院全額獎學金,進校後跟著小胡老師繼續深造。在其指導下走上國際賽場,接連獲獎。2003年他成為皇家音樂學院建校近二百年來首位滿分的畢業生。更巧的是,胡坤就是胡惟民的兒子,由父子兩代接力培養出一位傑出人才,在音樂界也屬罕見。
第四位恩師是德國小提琴家懷特哈斯教授(Antje Weithaas)。自從寧峰2003年進入柏林音樂大學攻讀演奏家學位後,她悉心指導,使其進入「藝術上的更高層次」。
從柏林音樂大學畢業之後,寧峰告別求學生涯,成為一名職業演奏家。
寧峰有一次在談到四位老師時說,「以製琴比喻:文老師是砍下木材;胡惟民老師是把木材雕刻成琴型;胡坤老師是精雕細刻,把琴製作完;Antje Weithaas老師則為琴上了油漆,讓琴發出更漂亮的聲音。」
除了四位恩師,寧峰跟小提琴大師梅紐因勳爵(Yehudi Menuhin)也有短暫的師生之緣。梅紐因1999年初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舉辦「巴赫作品大師班」時,寧峰是六位學生之一。在聽完寧峰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之後,83歲的大師激動地上台擁抱他,稱其演奏「幾乎和想像的一樣完美」。梅紐因過世前發出的最後一封推薦信,正是為寧峰寫的,信中說「他(寧峰)的演奏深深地打動了我。他的音樂天賦與才能將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幾天之後,1999年3月12日,大師因病辭世。
學琴是為了得到音樂的快樂
寧峰總覺得特別幸運,因為「古典音樂既是我的愛好,又是我的工作。它能給我帶來很多樂趣,而我又能把這種樂趣傳達給別人。」音樂對於他,「就像空氣、就像水一樣。」
要學琴,興趣是最主要的。現在很多家長逼孩子練琴,為的是比賽得獎,讓孩子苦不堪言,寧峰認為不可取,「音樂應該給大家帶來歡樂。得獎也好,成名也好,成家也好,這些可以是學琴的方向,但不是學琴的目的,目的應該是讓小孩子得到音樂的快樂,得到心靈上、精神上的一種健康的糧食,這些就足夠了。這也是我自己成長的經歷。」
當然他也承認,讓小朋友練琴也要取「中庸」之道。「小朋友的學習是需要一點強制的,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一定的強迫。每一個小朋友都不一樣,要因人而異。」
「好琴如名廚的菜刀」
每個小提琴家都希望有一把稱心如意的提琴。寧峰演奏的是一把收藏家借給他的名匠斯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1721年製作的名琴「麥克米倫」(MacMillan),價值約350萬歐元。他也使用德國製琴家Stefan-Peter Greiner在2007年為其量身打造的一把琴。
帕格尼尼比賽後,寧峰受邀使用意大利國寶、帕格尼尼本人拉過的瓜內利(Guarneri)名琴「加農砲」在音樂會上演奏。「這是一位傳奇的小提琴製作師,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製作的琴。我用這把小提琴演奏過兩次,這兩次演奏都是我終生難忘的。」
寧峰覺得一把好琴也會選擇演奏者,好的演奏家和小提琴相輔相成。「琴真的很神奇,比如帕格尼尼的這把琴(「加農砲」),真的好像有自己的靈魂一樣。」他把好琴比作名廚的菜刀,「一位大廚不會把廚房帶在身邊,但他會把刀隨身帶著。有這把趁手的刀,才能做出最精緻的菜。這把刀,換一個廚師,煮不出同樣口味的菜。」
各種樂器 各有千秋
說到小提琴,免不了讓人想起二胡。兩者可謂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弦樂器,它們有何異同呢?寧峰覺得,「這兩個文化所產生的不同的弦樂器,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就像中國的戲曲和歐洲的歌劇,嚴格地說沒有可比性。小提琴是意大利的,二胡是中國的。就好像中國有掛麵和餡餅,意大利有spaghetti和pizza,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代表了不同的人民從生活中繁衍出來的精神上的東西。」
每種樂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寧峰舉例說,「就像二胡曲《二泉映月》,用別的樂器都達不到那樣的效果。大提琴名曲《天鵝》也有小提琴改編版,但大提琴那種音色是無法替代的。普羅柯菲耶夫的《彼得與狼》裏,用一種樂器代表一種動物,黑管代表貓,雙簧管代表鴨子,如果調換過來就不行了。」
「但是不同樂器之間也會有借鑑,像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裏就有很多模仿民族樂器的演奏技法,比如滑音。」
「宏偉計劃」與感恩之心
寧峰目前的身份是定居德國首都的職業演奏家。選擇柏林的理由很簡單,「這是我最後讀書的地方,水到渠成留下來了。這裏確實是歐洲的文化中心之一,有四個交響樂團、三個歌劇院、兩個音樂學院。每天都有音樂會,藝術活動非常多。」他的太太、大提琴家郭迎目前在柏林音樂廳交響樂團任職,兩人有一個近兩歲的兒子。
再優秀的音樂家也不能停止練習,寧峰說自己每天平均練琴四小時左右。在沒有工作的日子裏,他選擇簡單的休息方式,「我會睡到自然醒,然後陪一下兒子。有空的話,我會自己做飯,算是一種休息、放鬆。」
寧峰有一個「宏偉計劃」,要在40歲之前把最著名、最經典的小提琴作品演奏完,包括50-60首奏鳴曲和30-40首協奏曲。對自己的藝術生涯,他有三方面打算,「已經開始在柏林音樂學院教學,教書是我事業中重要的成份。40歲之後,有機會的話會嘗試指揮。另外,我會有計劃地去錄音,出唱片。作為演奏家,希望把聲音留下來。」
寧峰已經跟多個唱片公司合作出版了多張唱片,著名的荷蘭Channel Classics公司就為他出版過三張,演奏的曲目包括帕格尼尼、布魯克、柴可夫斯基、拉威爾、普羅柯菲耶夫等名家的作品。
一個35歲的音樂家,取得了這些驕人的成就,離不開才華和勤奮。然而謙遜的寧峰更感激那些幫助自己成功的人,「所有這些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作為一個學小提琴的琴童,我覺得很幸運。學琴的人太多太多,能夠有這些機遇,我很感恩,真的。」◇
小提琴家寧峰簡介:
在所有比賽中,寧峰覺得難度最大的是伊利沙伯女皇國際音樂比賽,因為比賽要求曲目最多,時間長達五個星期,對選手的體力和精神狀態都是極大的挑戰。
最為樂迷津津樂道的,當然是寧峰在帕格尼尼比賽中摘得桂冠。至此,寧峰為「比賽之旅」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並轉向職業演奏生涯。
近期在歐洲的幾次音樂會上,寧峰在柏林和德國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作品,在布達佩斯與匈牙利樂團演奏巴托克(Bela Bartok,匈牙利最知名作曲家)的作品,能夠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在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演奏當地作曲家的經典作品,讓他備感幸運。
國際大賽上 拿獎拿到手軟
從1999年開始,寧峰步入國際小提琴賽場,連連獲獎。
* 1999年末在巴黎的博蒂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弗朗茲—斯卡伯獎」。
* 2000年在英國梅紐因國際青年小提琴大賽中獲第二名。
* 2001年5月在比利時伊利沙伯女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第五名。
* 同年7月在倫敦奧利多利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
* 2002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中獲得現代作品演奏優秀獎。
* 2003年在德國漢諾威約阿希姆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三名。
* 2005年6月在新西蘭麥克—希爾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第一名。
* 2006年10月在國際小提琴頂級賽事——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金獎。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