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外國著名小說家兼文藝評論家,對愛好文藝創作的青年講:「如果你善於暗示,那麼它得出的聯想,較之明白地表達,就更能動人,因為你給想像留下了餘地。並且,你雖然沒有直接地寫出來,但是讀者在閱讀它的時候,感情便會出現,而且以一種異乎尋常的力量出現。」
藝術欣賞中,確實常常有這種情形:你說得「少而精」,讀者卻聯想得「多而深」,你越說得「鉅細無遺」,讀者卻越感到「厭煩無味」。這也跟聽笑話一樣。不會說笑話的人,一邊說,一邊自己哈哈大笑,聽的人卻未必發笑;會說笑話的人,臉上不露笑容,他只是暗示一下:哪裡可笑,而聽的人果然笑得前仰後合,不可抑止。暗示確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力量」!
文藝作品的暗示,就是作者不直接地說明自己的創作意圖,而是通過具體真實、生動形象的描寫,把自己的主題思想,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它力戒讀者不動腦子,一覽無餘;它力求讀者發揮想像,思而得之。有人把暗示與含蓄等同起來。其實,暗示是一種創作技巧,含蓄是一種藝術境界。運用暗示可以達到含蓄,而達到含蓄的途徑,則不僅僅只有暗示。它們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對於區別,也勿多摳字眼。貴在運用!)
那麼,文藝作品是如何來進行暗示的呢?
一、巧借象徵。運用象徵、比喻和比擬等手段,是進行暗示所經常採用的方法。明代胡應麟說,蘇東坡有兩句詩道出了詩歌創作的訣竅:
「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所謂「避開方圓說方圓」,也是這個意思。因為寫詩直說其意,絕少暗示,便會使人覺得興味索然。運用象徵、比喻和比擬等手法,不直接點明道破,就可以防止這種弊病。高爾基的《海燕》,創作意圖本是為了讚美為追求進步與真理的青年,那種高昂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勇於奮進、敢於勝利的思想。但全文未出現「追求進步與真理」等等字樣,它的全部思想,都是通過對海燕的描寫來暗示的。這樣寫,讀者不僅能夠領會作家的意圖,「心有靈犀一點通」。而且,聯想得還更為深遠些,做到「心事浩茫連廣宇」!
二、間接襯托。我國古代畫家有這樣的經驗:「山欲高,煙霞鎖其腰;春欲活,花樹舞婀娜;水欲清,魚蝦寫分明;月欲妍,微雲巧渲染。」這樣借寫煙霞,來暗示山峰的高峻;借繪花樹,來描摹春天的繁榮;為畫水清,就去寫魚蝦的歷歷可數;為畫月明,卻偏偏把雲彩描繪得淡雅宜人!——這種暗示的手法,叫做間接襯托。例如,有一位詩人寫〈小道〉,主旨是歌頌深山創業者的光榮勞動,但卻從側面寫道「我們出工,在小道上走過,晨露含笑,飛鳥問好;我們收工,從小道上歸來,野籐牽衣,探問辛勞。」以展露飛鳥和野籐的態度,來暗示深山創業者的可欽可敬。
二、妙用暗喻。它是利用客觀事物、動物、自然景象等的敘寫,來間接地表現人情世態的描寫方法。例如,有一位作家的小說〈賣驢〉,寫孫老漢,按照舊習慣,由著大青驢自走老路,結果把孫老漢拉到了火葬場!老漢醒來,大吃一驚,趕快催鞭打驢,離開了火葬場。暗示中共邪黨極左的一套把農民引入絕境。覺悟了的農民,從貧病交迫中,擺脫掉舊思想,拯救了自己……文藝作品利用動物,像寫寓言那樣,可以使文章的內容豐厚,賦予情趣。
三、引用成語故事,引用古文詩詞,借古述意。例如,某市某區,在中共邪黨迫害之下的法輪動學員,相約每週日上午九點鐘,在某公園相聚,互相「見見面」……有一次,忽然來了一位中學生,說:各位爺爺奶奶!各位叔叔阿姨!您們辛苦了。我給您們朗誦一首古詩,以表敬意——
劉禹錫:《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如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這首詩的意思是:
莫管它讒言如滔天巨浪,深不見底,變化無常,
切莫輕信流言的中傷,受到消沉因素的影響,
烏雲畢竟遮不住太陽。
走好自己的路,任憑他人去評說、誹謗,
也不要講被貶到異地的遷客永無出頭的時光。
只要有真理和信仰,
他們還能回到故鄉。
沙裡淘金,只有經過千百次的考驗、篩蕩,
過濾、吹盡了泥沙之後,
就會顯露出燦燦金子的輝煌!!!
——學生我朗誦完了。謝謝!(那位同學深深地鞠躬後,立即悄然而去。)
筆者不須要去敘述法輪功學員們的表情和反映,我也該留下空間,由讀者去想像。筆者要講的是:劉禹錫的這篇作品《浪淘沙》它本身就是運用了暗示的寫作方法,寫得「含而不露」,卻又「力透紙背」!。
暗示的具體方法,當然還不止這些。並且藝術技巧本身,也是隨著生活的發展而更趨完臻。翱游於藝術海洋的健兒,應該勇於搏擊,勤於探索。文藝的珊瑚玉樹,正以它絢麗多姿的豐彩,等待著人們去擷取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