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X-35 和X-32 兩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驗證機,在爭奪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JSF)合同的競爭中針鋒相對。這場競爭的贏家是X-35,而X-32則逐漸被人們淡忘。

JSF合同的競爭贏家X-35 就是洛歇馬丁公司(簡稱洛馬公司)後來聞名遐邇的F-35 閃電II隱身戰鬥機。而波音公司的X-32,在很大程度上因其笨拙的外觀,而被人們逐漸淡忘。不過,X-32 的故事遠比人們看到的要曲折得多,該項目首席試飛員關於這架飛機及它為甚麼輸給X-35,有一段精彩的回憶。

退休指揮官Phillip Rowdy Yates,曾是一名美國海軍飛行員,擔任過海軍帕圖森河航空站第23空中測試和評估中隊(VX-23)F-14雄貓空對地武器測試官。前不久,在他與同事Ward Mooch Caroll聊天時,談到了當年試飛這兩種先進戰鬥機的經歷。Caroll也是一名退役美國海軍軍官,曾擔任F-14武器控制官,目前是美國海軍研究所的外聯和營銷主任。

在1990年代,美國國防部著手開發一個新的飛機家族,以取代當時的各種戰鬥機和攻擊機。多家航空太空公司參加了「聯合先進打擊技術」計劃(JAST)的設計競標。在國會的要求下,國防部的JAST項目與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項目合併,開發一種具有隱身能力的短距垂直起降(STOVL)戰鬥機,這就是著名的JSF項目。

該項目最終選定了波音和洛馬兩家公司的設計方案,他們的設計在項目概念演示階段展開了競爭。兩家公司完成了各自驗證機的製造和飛行測試。

波音和洛馬公司分別得到10億美元的開發費用,從1997年到2001年,用4年時間建造JSF驗證機。對兩家承包商最初的要求很簡單,參與競爭的飛機能夠正常起飛和降落,能夠在模擬的航母著陸區著艦,並能夠短距起飛和垂直起降。兩家公司的核心設計,都需要用兩個變種來證明這3種能力。驗證機測試主要針對上述3種能力,而沒有對高空機動或最大飛行速度等更廣泛的性能要求。因此X-32和X-35的設計並不是為了追求飛行性能而展開。

當時正在海軍第23測試中隊服役的Yates接到一個電話,問他是否願意參加JSF項目,成為第一批駕駛X-32或X-35的飛行員。Yates沒有錯過成為X-32首席試飛員的機會,他說,「同時代許多人可能都非常羨慕我能飛X-32。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能說這是我職業生涯的亮點。」

最初,Yates與一個由試飛員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一起工作,參與兩種戰鬥機的開發。在首次飛行測試的前一年,Yates被分配到X-32項目。當時X-32和X-35團隊的人員禁止相互接觸,但是Yates和試飛X-35的Paul Smith中校兩人被允許進行交流。

Yates說,X-32最初的設計是波音公司一個保密隱形飛機概念的衍生品,波音公司決定在X-32上使用這一技術。正是這個決定,使他們失去了利潤豐厚的JSF合同。

兩個方案自始至終都是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中開發測試,信息上沒有交叉。採用單獨測試方案的部份原因是,項目辦公室不希望國會傳喚試飛員報告每架飛機的飛行情況。

Yates說,承包商想在驗證機上展示更多的東西,實際上超出了項目辦公室的要求。但這畢竟不是關於誰能飛得更快,更好,誰的留空時間更長,誰能做得更多等廣泛的測試。實際上競爭的核心是關於垂直起降和在航母上著艦的能力。

最終,Yates得到了一個由20名維修人員和兩架從23試飛中隊派來的F/A-18戰鬥機組成的團隊,F/A-18戰鬥機在X-32的飛行測試中充當對手。而洛馬公司的團隊則使用駐紮在加利福尼亞愛德華空軍基地的F-16戰鬥機。

Yates參與最多的測試是關於X-32在航母上的操控性。他說,X-32的操作如此順暢、精確,可以做任意精細的修正,在操作質素上無話可說。然而在談到兩架飛機的垂直起降測試時,Yates說,「那是個大問題,X-32在這裏栽了跟頭。」

測試中,洛馬公司的X-35能夠從垂直起降模式直接過渡到超音速飛行,其動力裝置的配置無需改動。而波音公司的X-32則需要維修人員對飛機進行調整後,才能進行垂直起降。相對來說,X-35的垂直起降設計在技術上要先進得多。X-35的駕駛艙後面有一個獨立的48英寸升力風扇,將冷空氣從飛機上方轉到下方。其引擎還有一個旋轉的排氣系統,可以將主引擎的噴氣流導向垂直起降系統。

而波音公司的X-32採用了類似鷂式戰鬥機的矢量推力方法,使用單引擎和多個可以偏轉的排氣管。問題是,這種設計導致X-32排氣管中的熱空氣有一部份循環到進氣口被吸入引擎,降低了引擎效率,並導致過熱問題。這使波音公司的設計無法在愛德華空軍基地進行短距垂直起降,他們的垂直起降飛機只能在海拔更低、空氣密度更大的地方才能產生足夠的推力,保持飛機懸停。

這使洛馬的設計比波音有巨大的優勢。同時,洛馬公司能夠在一次演示中,展示他們的垂直起降飛機能夠垂直起飛,加速到超音速,然後再垂直降落。那時,Yates能夠明顯地感覺到JSF項目辦公室將很難傾向於波音的設計,顯然洛馬公司的設計比波音公司的性能更好。

波音公司X-32生產型樣機的設計與最初驗證機的設計也大不相同。Yates所駕駛的三角翼X-32驗證機沒有水平尾翼,這種設計可以在高速飛行時提供更多控制。顯然波音在中途改了主意,採用了類似梯形機翼和增加了水平尾翼的常規氣動布局。

在航空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一架飛機的好壞就看它的外形是不是好看,通常漂亮的外形意味著更好的性能。這句話似乎缺乏理性也不夠專業,但這個「以貌取人」的判斷往往被證明是正確的。

Caroll表達了對X-35取勝的觀點,多少是靠顏值,他稱之為「對外觀的虛榮心」。Yates同意他的看法,當你觀察X-35或F-35時,你能想像它可以飛得很快,看起來更像一架傳統的空軍或海軍戰鬥機。相比之下,X-32的外觀一直是人們嘲笑的焦點,特別是從側前方看它的進氣道,就像一條受到驚嚇的河豚。波音公司也知道這個問題,他們有一個自嘲的解釋:你帶它出去是打仗,而不是參加舞會。其實X-32因顏值低被淘汰並不冤枉,外觀與性能的確相關。問題出在波音那個早期投資的神秘的隱形設計,波音選擇這個設計或許是為了節省資金,當他們意識到問題時,已經難以回頭。

Caroll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X-32在JSF競爭中獲勝會發生甚麼,那架飛機甚麼地方比F-35好?

Yates說,波音的製造能力夠強,這方面他們沒有吹噓。當初波音公司決定提出一個不能真正代表最終產品的設計,加上其笨拙的外觀,妨礙了其全部潛力的發揮。當然人們已經不可能看到波音最終的生產型樣機,否則聯合攻擊戰鬥機競爭的結局可能會有所不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