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任職社工時,在辦公室內偶爾聽到同事為案主打氣:「加油!」案主無奈地強顏歡笑。案主是單親母親,半年前因受不了丈夫虐待而離開他。母親帶著六歲的男孩暫居住婦女庇護中心。男孩與宿舍的其他孩子打架,及快升上小學。母親擔憂兒子的行為問題伸延至小學而尋求輔導服務。案主受到丈夫的脅迫,經常電話恐嚇她,命令她儘快復合。她與兒子剛住在庇護中心不久,自己因照顧兒子而不能找工作。積蓄有限的她又急著找房子。庇護中心是臨時性質,不能長住。要辦離婚手續,又要為兒子找小學。她身心具疲,已經很努力地逃離惡魔。

社工一句「加油」表示我還未做得夠好嗎?這無形中給予當事人壓力。此刻,她希望得到的應是社工的認同與同理心。此情境提醒我自己,對於落難的家人朋友,原來不應隨便說「加油」。

另一句多胡亂運用的是「明白」。有次我被上司推卸責任,感到氣憤及委屈,逐與友人傾訴。怎知他一句「我明白你的感受。」之後沒有其他回應。朋友日常任務是按章工作的行政事務,鮮與上司或同事打交道。他怎樣明白我受委屈的感覺?他是在敷衍我,想我儘快訴說完畢?

我期望的回應是「你很盡責地工作。奈何上司把他存有瑕疵的任務推卻給你,結果遭投訴。你感不甘,認為這是上司的錯誤,並恃勢凌人。」友人可以先認同我工作表現,自然根據事實道出我的感受。這才是真正明白我呢。

有些朋友更奇怪。當我道出上述事件時,他隨即說出他的經歷。「是呀,上次我老闆開罪了校長,他叫我前往該校了解一番……」然後花了半小時一直述說與校長面談之經過…… 完全忽略了我受委屈的過程和感受。

上述三種情況的朋友,對不起,我不能與你們談論心事。◇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