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2歲的廖小姐,數年前與先生共同創業一同經營咖啡店,2人在結婚時已有成為丁客族的共識。事業有成也樂於享受生活的她,在去年年初進行健康檢查時,發現左側卵巢有一顆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大小約5厘米,醫生建議持續進行超音波與磁振造影追蹤。
但在1年內,子宮內膜異位瘤快速增大至7厘米,雖然為良性腫瘤,卻具有潛在惡性的風險,加上增長速度快,於是廖小姐決定接受手術治療。後來經過病理檢驗確認罹患卵巢癌,所幸發現得早,並無擴散現象與侵犯到鄰近的器官組織。
卵巢癌是隱形的殺手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醫生沈彥君說,卵巢癌被比喻是婦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隱形殺手,經常是來得突然、發現得太晚。根據臨床統計顯示,大約75%的患者發現罹患卵巢癌時已經是第3期以上。
卵巢體積小,位於骨盆腔深處,所以腫瘤在早期形成時不易被察覺,再加上初期幾乎無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即使有症狀,也容易因腫瘤的壓迫或癌細胞剝落而產生肚子脹脹的、脹氣、噁心、易飽足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小腹突然變大等狀況,因而會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3期或第4期。
國泰綜合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說,正常卵巢的大小與葡萄差不多,如果延誤治療,腫瘤越來越大,直徑可能超過卵巢體積的3~4倍,就像是從葡萄變得像葡萄柚一樣大。
中、晚期存活率落差大
沈彥君表示,卵巢癌的早期預後與中晚期的存活率有極大的落差。第1期的卵巢癌5年存活率可達90%;第2期癌細胞已擴散至骨盆與其它器官,5年存活率約70%;第3期存活率驟降至39%;第4期癌細胞可能已轉移到肝、肺、腹膜或骨頭,5年存活率僅餘17%。
晚期抗藥性與復發率高
何志明說明,晚期卵巢癌特性為復發率高,患者必須反覆化療,隨著化療次數的增加,容易產生抗藥性。研究顯示,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手術與化療後,超過70%患者會復發轉移,且復發間隔時間不斷地縮短,讓患者身陷高頻率、反覆化療的夢魘。
由於晚期卵巢癌患者通常腫瘤都已擴散至整個腹腔,不易清除乾淨,所以存活率偏低,在治療上採用切除或減積等手術,通過手術徹底清除腫瘤組織,之後進行化療將殘存癌細胞全數殺死,藉此延長復發時間,達到治療效果。
六個卵巢癌高危險族群
沈彥君提出,以往卵巢癌好發於更年期後的女性,但隨著晚婚、晚生子與不生育的趨勢增多,因而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在此列出6個罹患卵巢癌的高危險族群,女性朋友們可檢視自己是否在下列族群之中。
1. 晚生子、未曾懷孕或不孕者
35歲以後生子、未曾懷孕或不孕者因為荷爾蒙與排卵的影響,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率。
2. 初經太早 或停經太晚者
初經在12歲之前,或是停經在55歲之後的女性,卵巢在一生中的活動時間較長,排卵次數較一般女性多,因此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率。
3. 有家族史者
家族中(母親、姐妹)有乳癌或是卵巢癌病史,罹患卵巢癌機率會增高;一般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約1.4%,若有家族史者的機率則會上升到3%~5%。
4. 肥胖者
BMI指數>30、喜愛吃高油脂的女性,容易造成體內脂肪過度堆積,因而增加罹患卵巢癌與乳癌的機率。
5. 採用荷爾蒙療法者
停經後有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或長時間補充荷爾蒙的女性,會造成雌激素過度刺激而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率。
6. 子宮內膜異位瘤患者
據臨床統計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異位瘤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是一般婦女的2~3倍。
安排定期檢查與追蹤
沈彥君建議,超過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高危險族群可提早至30歲且每半年至一年安排定期檢查。
目前針對卵巢檢查常見的方法如骨盆腔超音波和腫瘤標記CA125檢驗,也可再加上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檢查。MRI檢查軟組織解析度高,沒有輻射傷害,對於位處深部與複雜的骨盆腔器官構造能夠清楚呈現,在女性生殖系統的影像檢查扮演重要角色。
卵巢癌在全球女性癌症發生率位居第7名,威脅著婦女們的健康。為此,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呼籲所有婦女們面對卵巢癌這個擴散快速、晚期預後差的沉默殺手,唯有定期健檢安排骨盆腔影像檢查、腫瘤標記檢測與婦科追蹤,才能有助於及早發現並掌握黃金治療時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