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意為因時因事,而變通處理。比喻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採取的變通辦法。
【近義;反義】
緩兵之計;百年大計
該成語出自《後漢書•王允傳》。王允,人頗正直,年輕時就很有才幹。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請王允同議剪除宦黨之事。董卓入京,在屠宦黨、立獻帝以後,拜王允為司徒。
董卓居心叵測,驕橫殘忍,挾持皇帝,獨攬朝政。王允已經看出了董卓的險惡用心,但他假意屈從,一直得到董卓的信任。後來他跟司徒校尉密謀,收買了董卓的部將呂布,指使他殺死了董卓,暫時解除了漢室之危。
董卓死後,王允以為大權在握,也開始專橫跋扈起來。自食其言,又處死了很多過去依附董卓的公卿大臣。他總是照章按律,一本正經,不循「權宜之計」,一點兒也不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處理一些問題。所以,他的下屬,也不太滿意他。最讓人寒心的是,年過花甲的著名學者蔡邕,有一次在王允的座上,無意中說到董卓,冒犯了他,被他投入監獄。蔡邕終於慘死獄中。
王允這樣的人,當然也不會有好下場。不久,董卓的部將郭汜等人,趁人心離散之機,進攻長安,殺死了王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