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八零年呂后死去後,呂氏外戚集團,被以周勃為首的功臣派剷除,代王劉恆即位,大漢王朝開啟了長達近四十年的「文景之治」。漢文帝寬仁節儉,讓百姓休養生息,國家的經濟迅速恢復,但一片繁榮之下,也潛伏著嚴重的政治和軍事危機,除了賈誼之外,另外一個具備深重危機感的人就是晁錯。

晁錯這個人,《史記》和《漢書》中都有記載。在文帝時期,晁錯經常提一些建議、寫一些疏文,但是文帝基本上都不採納。但晁錯對景帝的影響非常大,因為景帝是晁錯的學生。文帝為甚麼不採納晁錯的建議呢?因為文帝的思路是「無為而治」,而晁錯經常想要做的就是變更制度,包括加強朝廷的權力、對外發動戰爭等等,這些事情文帝都不想做。

◎學貫儒法 晁錯諫言

晁錯的家鄉在穎川(今河南許昌)。他年輕時,學的是法家的學問,出仕做官後,任職太常寺。太常寺負責國家祭祀禮儀,後來也負責國家的教育工作。晁錯做了太常掌故,是太常寺的九卿之一。

文帝登基以後,希望能夠找到一些人,把秦始皇以及項羽焚書之後快要失傳的學問找回來,其中就包括儒家的學問。孔子曾經修訂過《尚書》,文帝想找一個能夠懂得《尚書》的人。後來找到了一個秦始皇時期在秦政府裏做過博士的濟南伏生,當時他已經九十多歲了,不可能再把他徵召到京城來,文帝只好選派一些官員,到他家裏去跟他學習《尚書》。

太常寺就選拔了晁錯。晁錯跟這個濟南伏生學了幾年的《尚書》,學問變得非常淵博。他以前學的是法家的學問,現在學了《尚書》,是儒家的學問,所以晁錯是學貫儒法。

儒家和法家都是要平治天下的,儒家孟子曾講,若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法家要富國強兵,也是要指點江山的。所以作為學貫儒法的晁錯,就要給大漢政府提一些建議了。

◎足智多謀 取信太子

晁錯回來之後,開始給漢文帝上書,他前後寫過30篇疏文。第一篇疏文,談的是太子的教育問題。晁錯說,太子(指後來的景帝)是非常聰明的少年,他的文才武功幾乎無人可比。但是太子讀書雖多,卻不得要領;太子武功雖高卻不懂得駕馭臣下,這樣的話讀書和武功都沒有甚麼用。希望陛下能夠考慮,太子將來要治理天下的話,需要找到一個懂得術數的人來教他。

我們在《笑談風雲》第一部中曾談到,法家的學問分為三部份:法、術、勢。術,其實是一種君王駕馭臣下的方法,包括很多的陰謀詭計。文帝採納了晁錯的建議,任命晁錯做了太子家令,就是太子身邊的一個低級的官員。從此以後,晁錯跟景帝有了很多接觸。由於晁錯學問淵博,甚麼事他都能講得頭頭是道,都能想出一套辦法來,所以太子以及太子家的人都很佩服晁錯,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智囊」。

◎傲慢尖刻 觸犯眾怒

晁錯除了談到太子的教育問題外,還談到如何備禦匈奴。漢文帝的時候,儘管延續了劉邦時代的和親政策,但是匈奴還是不斷在邊境城市騷擾搶掠。晁錯提出「徙民實邊」,就是想辦法讓一些老百姓定居到邊疆去。因為當時邊疆的士卒是輪換的,來了一批人,駐紮一年走了,再換一批,等於還沒有完全熟悉環境、沒有完全進入狀態就換人了。晁錯說,應該讓一些士卒長期定居在邊疆,朝廷可以想一些優惠的政策,比如賜爵,或者是免除一些稅收等等,這些人定居的時間越長,對匈奴的情況了解得就越多,同時在邊塞定居,要保家衛國,就不得不訓練自己的武功,所以這可能是備禦匈奴的好辦法。晁錯還提出「以夷治夷」,就是利用其它少數民族來抗衡匈奴。除此之外,晁錯還提出一些別的建議,如:勸農,就是國家要重視農業生產等。

漢文帝也覺得晁錯是個人才,但是基本上不採納他的建議。原因我們剛才談到了,就是因為文帝想無為而治。後來晁錯遇到了跟賈誼同樣的問題,這兩個人確實比較相像,都是學貫儒法,但是他們的建議都不被採納。

在《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裏有一句話,「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也就是說太子劉啟很喜歡晁錯,但是那些大功臣們都很討厭他。晁錯被人討厭,第一個原因是他要變更制度。我們知道,文景時期治國的基本思路是道家的無為而治,要變更制度的話,就等於憑空生出了很多事。那些大功臣們基本上是不讀書的,跟高祖打天下的那些人,他們出身都很低下,所以晁錯提到的問題,都是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這些人既看不到,也不相信,也不在意,所以他們覺得晁錯是在沒事找事。

第二個原因就是晁錯的態度不太好,很傲慢,經常在諸大功臣面前指手畫腳。這些大功臣都是跟著高皇帝打天下的,他們的資歷都很老。突然間出現一個人來告訴他們應該這麼做那麼做,他們肯定是不服的,而且晁錯在這兒指點江山,顯得他們好像很愚蠢看不到問題,碌碌無為、尸位素餐,所以這些人都很討厭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晁錯這個人性格不好。司馬遷在《史記》中用四個字來形容他:「峭、直、刻、深」。「峭」就是這個人很嚴峻、嚴厲;「直」就是剛直,說話直來直去,不知道怎麼委婉地講話;「刻」就是非常的苛刻,經常挑別人的毛病,特別多事兒;「深」也是苛刻的意思。所以這個人嚴厲又剛直,對人又非常苛刻,大家跟他在一起當然就很不舒服,不會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反而感覺芒刺在背。

我們知道,很多人很有才學,他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總在想,我怎麼樣把這個事情給搞定。其實這個思路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搞定天下所有的事情。你應該考慮的是,怎樣能夠搞定能夠搞定這個事的人,你能做到這一步的話,那基本上搞定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我們看到劉邦打天下的時候,論勇敢他可能不如樊噲;論智謀不如張良;論用兵打仗不如韓信,他很多地方都不如別人,但是他最大的長處是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他能夠搞定人。

而晁錯基本上是單槍匹馬,他要削籓的時候那些大功臣都反對,當然他們知道晁錯跟漢景帝的關係很好,所以大家都是私下裏反對他;但是有一個人是公開反對他的,這個人就是竇嬰。竇嬰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的堂兄的兒子,屬於外戚這一支。在景帝期間,竇太后的權力非常大。在整個西漢、東漢,外戚的勢力都非常強大,所以竇嬰敢公開反對晁錯。

袁盎
袁盎

我們曾經講過,袁盎是非常有原則的人,為人也很好,有士人之風,就是道德很高。袁盎就特別討厭晁錯,當然晁錯也特別討厭袁盎,兩個人互相討厭。《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和《漢書》中都有記載,「盎素不好晁錯,晁錯所居坐,盎去,盎坐,錯亦去,兩人未嘗同堂語。」這兩人到了勢同水火的程度,在一個房間裏邊,只要晁錯一坐下,袁盎就出去,袁盎一坐下,晁錯就不在這個屋子待,兩個人從來沒有在一個房間裏說過話。◇(待續)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製作的影片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兩宋繁華》將於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

點播節目影片和音頻,請訪問《笑談風雲》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點閱【章天亮:笑談風雲】系列文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