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世界各國意識到在經濟上依賴中共的惡果,儘管撤離中國並非一蹴而就,但這種呼聲越來越強烈。旅居美國的中國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近日發表系列文章表示,各國都在反思,多年來中共以經濟為要挾,把各國的經濟依賴轉化為政治威脅,這一點在疫情中體現出來。
以下是學者何清漣的文章《各國經濟依賴中國 有如嗑藥上癮》全文:
這次武肺(中共肺炎)疫情帶給世界巨大的災難,西方國家不得不反思自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調整或減少這種依賴的聲音開始出現。當澳洲總理莫里森呼籲國際社會派遣獨立監察員進入中國調查,遭遇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的赤裸裸的公開威脅,稱中國消費者將抵制澳洲,影響該國貿易、旅遊和大學生源。
中國(中共)在國際社會大耍「豪橫」,底氣來自哪裏?來自兩點:一是認定各國不可缺少的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二是通過旋轉門控制了各國不少政要。本專題1、2分析各國對華經濟依賴的現狀及中國如何將這種經濟依賴轉化為政治控制。
各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全球化1.0版本中,中國確實成了中心國度:1、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引進外資國,累計設立外資企業數突破100萬家;2、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進口國(2019年初的資料);3、中國是世界資源國家的最大買方。
尤其是美國頁岩油改變全球石油供應格局後,俄羅斯、中東及其它石油生產大國都爭相籠絡中國,這次疫情後,石油價格大跌,中國的石油訂單更是決定中國成了「大王」。北京早就將多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成功地轉化為政治上的服從與交易。
關於這一點,中國(中共)從來就不隱瞞,而且樂於誇耀。2019年,國內媒體曾細數對中國有經濟依賴的國家,從東方到西方,從南半球到北半球,還真有不少。最後發現,全球200多個國家當中,排在前五名的依次為澳洲,智利、南韓、巴西、日本。
經濟對中國依賴度最高的是澳洲,2017年澳洲出口總額達到2307億美元,其中出口中國額度達761億美元,約佔澳洲總出口額的33%。澳洲出口中國的主要產品有礦產品、貴金屬及製品和動物產品等。
就算中國經歷了美國對華貿易戰的打擊,如今仍然是澳洲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澳洲最大的交易夥伴,與中國的貿易佔澳洲進出口總額的24%。
南韓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位居第三。2017年,南韓出口總額達到5737億美元,其中出口中國額度達1421億美元,約佔南韓總出口額的25%。南韓出口中國的主要產品有機電、化工和光學醫療設備等。
這種依賴在中美貿易戰後有所下降,2019年,中國、美國和越南是南韓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對這三國的出口額依次為1362億美元、733.4億美元和481.8億美元,佔南韓出口總額的25.1%、13.5%和8.9%。同時,從2009年到2018年的10年間,中國大陸一直是南韓對外貿易最大順差來源地,2019年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為289.94億美元,低於對港貿易順差301.39億美元,降至香港之後排名第二。
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排名第五。2017年日本出口總額達到6983億美元,其中出口中國額度達1328億美元,約佔日本總出口額的19%。日本出口中國的主要產品有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賤金屬及製品等。受中美貿易戰影響,2019年對中國出口減少7.6%,降至14.68萬億日圓。
德國工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
德國號稱「歐洲經濟的火車頭」,但這個「火車頭」對中國的市場依賴相當大,甚至視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幾乎成了中國經濟患上感冒,德國經濟就要打噴嚏這種榮枯相關的依賴關係。
中國是德國僅次於美法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到2018年為止,過去10年和20年,德國對華出口額分別增長了450%和1500%。法蘭克福股市DAX30的德國跨國企業在華設立各類企業約700家,在華銷售額超過2000億歐元,佔這些企業全球銷售額的15%。
德國三大車企對中國市場依賴尤其嚴重,大眾、寶馬和平治在華銷售佔其總銷量分別為37.3%、24.2%和23.2%。中國對美反制措施中,針對美產汽車徵收25%關稅,此舉受損最重的是德國汽車業,因為寶馬和平治位於美國的生產廠每年對華出口大量高檔汽車,上述措施一旦實施,該兩家車企將繳納超過14億歐元關稅。報道表示,一旦中國經濟下滑,德國經濟也將衰退。
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20多年來首次出現銷售下滑。默克爾(默克爾)力反美國對華開打貿易戰,就因知道中國這個「世界經濟的引擎」如果受打擊,德國這個「歐洲的經濟火車頭」必將受衝擊。德國媒體評論不少也有自知之明,德國之聲曾於2019年8月1日發表過一篇媒體觀點綜述《德語媒體:先是蘋果,再是大眾》,其中有這類話:「中國成了德國經濟的興奮劑。多年來嗑藥的劑量一直在逐漸增加,現在已經完全離不開了。
品嚐苦果的時候到了。汽車製造商可能是下一波要經受中國市場增長放緩考驗的企業。雖然中國遇到的算不上是危機,但即使只是一個疲弱階段,也足以讓德國企業陷入巨大壓力了。它們過於依賴中國了,這是個錯誤,應該糾正。少一點中國,多一份安全。不僅對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說是這樣,對整個德國經濟界都是如此。
但是,說不依賴容易,但德國政府的焦慮卻無法緩解。2019年德國經濟僅增長0.6%,不僅德國從中嗅出了經濟萎縮的危險氣味,歐元區也是一片對經濟萎縮的擔憂。5月4日,《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分析,與2019年最後三個月相比,歐元區本地GDP下降了3.8%。歐元區經濟按年率計算萎縮14.4%,遠超同期美國經濟4.8%的萎縮幅度。為和平時期前所未有。
減少經濟對華依賴,難在哪裏?
製造業削弱導致國家實體經濟空心化局面給西方國家帶來的困境,美國最早意識到。特朗普2016年大選時,就提出這一口號;他當政後,通過減稅給企業很多優惠,鼓勵製造業回歸,但由於美國國內政治陷入激烈的黨爭,企業對前景並不那麼有把握,許多資本就算回了美國,也未進入實體,而是在股市,去年不少又通過華爾街投行界購買中國的債券。
美國的研究開發能力確實強大,比如這次在武肺病毒(中共病毒)的核酸檢測方面,已經升級了6代設備,一代比一代精細可靠。但製造業回歸,需要本國有強大的基礎,這基礎不僅只是研究開發能力,還有生產能力。
美國美敦力公司(Medtronic)這次不得不將呼吸機的智慧財產權完全公開,讓其它國家去生產,其中包括中國。原因是:疫情緊急,美國人有智慧財產權卻生產不出呼吸機,據說呼吸機的1,400多個零件,有1,100多個要在中國生產,包括最後總裝。
這就是美國今天的問題,有高科技,沒有生產手段,沒有生產能力,所以還得依賴中國的生產這一點正是全球化當初的出發點:按比較成本理論,分解一件產品的各個部件,發達國家掌握研發能力,到人力資本便宜的發展中國家去製造。
一場武肺(中共肺炎)疫禍顛覆了全球化基於比較成本的這種生產鏈構想,當中國因掌握防疫用品、呼吸機的生產而對世界各國趾高氣揚之時,各國開始意識到產業空心化的嚴重後果,考慮基礎醫療用品將回歸本國生產的問題。但接下來就得考慮生產所需要的專業工程師與熟練工,以及美國人力成本高的問題。
產業鏈流失了之後,美國去工業化進程開始,缺乏培養工程師的土壤。以蘋果為例,蘋果的關鍵核心業務仍然依賴傳統的美國工程師,不過這類人才在美國越來越稀缺,導致蘋果不停返聘「old dog」。
2017年,蘋果首席執行官提姆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曾經公開表示:「在美國,你可以召開一次模具工程師會議,我不確定這些人是否能坐滿整個房間。而在中國,這類工程師可以坐滿多個足球場。」他這段話被外界認為是對中國培養工程師所取得成就的讚美,但也是對美國正失去的東西的真實總結。奧巴馬參與製作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則反應了美國製造業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力成本問題。
從十多年前開始,中國就開始將各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轉化為政治要脅。但企業界與政府對這種要脅的感受不一樣,因此行動上也會不一樣。這次疫情只是各國從政治上感受到依賴中國潛藏各種危險,但如何讓企業界協同行動,還有許多現實困難。(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